以景育人,以旅载道,知行合一贯全程——旅游管理系在2025旅游教学实习中开展实习课程思政
2025年6月28日至7月1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085231班圆满完成旅游教学实习任务。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旅游管理系党支部的"结对领航"班级,此次实习以"三全育人"为指引,深度融合旅游专业实践与课程思政,打造"以景育人,以旅载道"的沉浸式育人课堂,在实习实践中守旅游育人初心,以知行合一践行旅游育人使命,探索新时代文旅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党建领航:思政融入专业实践全过程
实习筹备阶段,班主任黄珂与带队教师周玲、李会琴“学业+思想”双领航者身份,立足五条实习线路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制定实习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实习教学以"激发专业兴趣、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将校训精神"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与院训"宽信敏公,经国济民"融入实习设计,确立"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的实习精神,引导学生以"旅游者+旅游人"双重视角深入观察,积极实践。
景中寓理,旅中载道:在考察山水田野中书写思政答卷
在三峡大坝旅游区,国之重器是科技赋能与制度自信的生动课堂。师生共同学习以"为我中华,志建三峡"为核心的“三峡精神”,体会这一世界级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担当、求实、创新、奋斗、圆梦”的精神内涵,并透过三峡移民搬迁史理解"科学治理与人民至上"的制度优势。
在屈原故里,师生通过屈原生平事迹与文学作品展陈、文化展演及现场讲解,感悟其“仁政爱民、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探讨文化IP与非遗文化向文旅产品的转化路径。
在三峡人家景区,同学们饱览长江第一湾胜景,考察石牌要塞军事地理及其旅游开发,学习石碑保卫战历史,感悟“坚韧不屈、家国同心”的抗日精神与民族气节。
立于巫峡口景区费家岭观景台,俯瞰长江第一拐雄奇画卷与巴东移民新城景象,师生共同调研巫峡地学景观开发模式及巴东城搬迁史,探索文旅融合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之道。
在神农溪景区,同学们体验豌豆角漂流,考察三峡工程背景下巴东旅游人创5A景区的奋斗事迹,体悟“敢闯敢拼的闯滩精神、齐心协力的划桨精神、负重奋进的拉纤精神、一往无前的放舟精神”之纤夫精神,以及巴东旅游人“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勇于开拓,服务社会、使命在肩”的职业担当。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亦是立德树人的生动课堂。我们期待学生不仅成为技术精湛的从业者,更能担当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在实习总结中,五个团队分别以“旅游体验者+旅游调查者”视角汇报专题调研成果,聚焦三峡大坝研学旅游、屈原故里非遗常态化展演与节庆体验、三峡人家非遗传承、峡谷地学景区开发、神农溪旅游优化策略等专业问题。汇报既展现了学生在实践中基于专业考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荆楚文化、峡江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智慧及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生态保护理念,同时彰显出旅游人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育人实效:加深专业认知,增进专业认同
本次实习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每条线路之中,通过实地考察与现场教学,同学们沉浸式感受长江三峡区域的自然与文化的魅力,见证旅游高质量发展带给游客和当地人们的幸福生活,加深了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增进了旅游认同。
许沅桦同学在实习野薄中写道:"旅游人的使命是将本土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产品,用中国故事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从她的实习思悟中,此次实习实现了"教学-实践-应用"的三维闭环。
此次实习不仅锤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种子。当学生将生态文明、文旅融合、数字创新等理念融入调研报告,以专业视角为区域旅游发展与保护建言献策,新时代文旅人的成长令人欣喜。
结语
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旅游管理系以山水为卷、以脚步为笔,书写新时代旅游育人篇章。此次教学实习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思政之旅,必将为培养"有根、有魂、有为"的文旅人才注入鲜活力量。未来,旅游管理系会继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在祖国大地上读懂中国,在实践奋斗中担当使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