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二届“能源资源+智能油气藏”科普作品大赛通知

发布时间:2025-10-29 15:33:27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职责,激发广大师生能源资源+智能油气藏知识的兴趣,用科普宣传油气能源资源潜力,普及科学之美弘扬科学精神,打造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能源资源+智能油气藏科普作品大赛,面向校内外师生征集原创性科普作品。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本次大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征集高质量的、原创的科普文章、摄影作品、科普视频、诗歌诗集和科普展板等类作品,包括与石油及天然气工程、智能油气藏、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油气大数据、新能源资源等相关主题的作品。征集内容以探索地球奥秘、解读科研成果、展现科学之美、讲述科学故事、记录科研生活、弘扬科学和科学家精神为主,向公众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让更多社会公众认识和热爱能源科学。

二、主办及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承办单位:“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作品要求

作者围绕能源科学自主选题,在保持科学性的基础上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坚持正确导向,传递正能量。

(一)科普文章

围绕能源科学(包括复杂油气藏勘探、油气藏智能开发、地质与工程一体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新能源资源等)的各方面进行自主创作,通过原创性科普文章向社会公众普及油气能源资源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要求科学内容准确、图片不侵犯他人版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字数不低于2000字(控制在2000-8000字之内),格式为word版本或是与科普展板融合。

(二)摄影作品

以油气能源资源为对象的原创性摄影作品,包括但不限于自然景观、地形地貌、精美矿晶、奇形怪石、显微结构、宏观构造、野外科考、室内分析等各种摄影作品,以展现地球之美、科学之美。要求投稿作品是作者的原创作品。格式为JPG文件,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大小在3M10M之间最佳,既可以由单张图片展示静态瞬间,也可以由组图讲述相关过程;单张图片应注重图像美观及视觉效果,组图应注重连续性、完整性。图片需附说明内容包括图片名称、作者信息、重点描述图片体现出的科学内容或科普知识,也可增加作者自身的感悟等,字数在300字以内(word版本)。

(三)科普视频

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和解读油气与能源科学知识,展示野外科考与室内分析过程,纪念和宣传从事油气与能源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弘扬科学和科学家精神等。形式上不作限制,鼓励创新形式,作品能科学、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趣味性,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更多融入让人乐于接受的互联网元素。

作品形式完整,时长35分钟,格式为MP4版本,视频画质清晰、分辨率不低于1080P,要求有标题、中文字幕和画外音解说,另附不少于300字的视频介绍,格式为word版本。本次大赛征集的作品应为原创作品,不存在版权纠纷。

诗歌诗集

作品应为科普诗歌、诗集原创作品。科普诗歌应主题鲜明,以诗歌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展现科学魅力,字数不限。科普歌曲应旋律优美,易于传唱,歌词科学准确,能有效传达科普信息。若为单独的歌词作品,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具备可谱曲性。科普诗歌提交Word文档,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创作说明。科普歌曲需提交音频文件(MP3格式)和歌词文档(Word格式),音频文件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若有音乐视频,也可一并提交,视频格式要求同科普视频。

)科普展板

面向全校同学和老师征集原创展板或绘画作品(画作题目可自拟),参赛作品展板指定规格为A0大小(宽841毫米,高1189毫米)。作品种类和表现形式不限(鼓励针对能源资源进行创作),但须由学生、作者独立创作完成,绘画作品原稿、电子扫描版与《第能源资源+智能油气藏科普作品大赛作品登记表》同时提交。

四、活动安排大赛

活动时间为20251020日至1220日,其中1020‒1210日为作品征集阶段,1220日前为作品评审、公示、展览、颁奖及总结阶段。

大赛组委会聘请相关专家组成评审专家小组,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分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作品。

评审标准:

(一)文章评审标准:1.科学性:作品所写的内容是科学的、严谨的;2.准确性:作品要准确无误、清晰地表达科学信息;3.可读性:文字表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阅读性强;4.趣味性:作品的表达和呈现具有很强的趣味,让人过目不忘。

(二)视频评审标准:1.创新性:围绕作品选题进行创作,整体构思新颖,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有创意;2.科学性:正确、清晰地表达科学内容,或正确讲述了相关领域科学原理;3.艺术性:设计思路清晰、完整,画面感强,视角独特,表达形式新颖;4.趣味性:通俗易懂、生动有趣;5.传播性:遵循传播规律,在展映阶段视频在各媒体平台的点击量和点赞量。

(三)摄影图片和科普展板评审标准:1.科学性:作品所反映内容的独特性、创新性,信息的丰富性等;2.准确性:作品要准确无误、清晰地表达科学信息;3.创新性:作品构思新颖,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有创意;4.艺术性:作品的美观和视觉效果,构图、比例等;5.技术性:作品制备难度,获取图像难度,成像质量,绘画技巧等。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作品5个(按照质量标准,可以空缺),其中科普文章、摄影作品、科普视频、诗歌诗集、科普展板各1

二等奖作品15个(按照质量标准,可以空缺),其中科普文章、摄影作品、科普视频、诗歌诗集、科普展板各3

三等奖作品50个(按照质量标准,可以空缺),其中科普文章、摄影作品、科普视频、诗歌诗集、科普展板各10

组委会还将根据参赛作品情况,评选出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其中优秀奖数量不超过参赛作品总数的40%优秀组织奖的评选以班集体、社团联、学生会、教师所在院系等部门集体组织,提交参赛作品超过10件即可获颁该奖项,优秀组织奖不超过参赛单位总数的10%

对一、二、三等奖作品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对获得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的颁发荣誉证书。

六、注意事项

(一)参赛作品须在1210日前完成创作并投稿,随作品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需注明真实姓名、单位、通信地址、电话和电子邮箱。投稿作品请在邮件中注明能源资源+智能油气藏科普作品大赛字样。

(二)参赛者应对其作品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参赛稿件须为原创作品,一经发现抄袭,取消参赛资格。参赛作品须保证是公开且不涉密,或须做脱密处理。因作品引发的泄密问题,由参赛者承担责任。

(三)参赛者应保证其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方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任何权利。参赛作品涉及的名誉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承担。

(四)作者须实名投稿(可以用笔名,但要求填写实名信息),来稿即表示同意主办方公开发布全文,用于线上线下非商业宣传,且同意公布评委匿名或公开的点评内容。

(五)作者拥有作品的署名权,活动组委会享有作品的其他权利,如展览、发布、宣传等使用权。参赛者同意授权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完全自主地对入围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推广。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电话:杨宝林13871535255孙艳坤:17154969185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电话:027-67883051

电子邮箱: sunyankun@cug.edu.cn

联系地址及邮编:西区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责任编辑:孙艳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举办第二届“能源资源+智能油气藏”科普作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