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红色经典】| 重温《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二十五)

2021-07-10 15:05:23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7年底接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其起草的纲领,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它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从结构来看,该本著作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引言说明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当今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仍然能感受到历史伟人超前的智慧。

首先,它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阐明的最基本的思想,首先是关于人类社会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思想,它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得出的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结论,是《宣言》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是对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的宣告。

其次,它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主要任务,其中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核心是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指出:消灭私有制不是某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的,“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宣言诞生一百多年后,虽然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值得庆幸的是,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又得到了再生。

一是《共产党宣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重要思想,已经为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思想路线、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只有与各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才能体现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宣言中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历史作用的论述启发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宣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合乎规律的阶段,但资本主义文明也必然被更高的文明所代替。资产阶级的发展成果,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应当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对于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尤为重要。

三是宣言中关于“两个必然”的思想帮我们树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宣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科学结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帮助无产阶级树立起必胜的信心,指明了光明的前途。

《共产党宣言》一书向世界展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国际共产主义必然兴起,其主要思路可以用三个要点来概括:揭示客观规律、宣告历史使命、昭示未来社会。它作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受到了无产阶级的普遍欢迎。正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传播开来,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历史的浪潮更加汹涌而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重读《共产党宣言》,回顾这段历史,加强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然,我们借助于《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来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前者的一脉相承,又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前者的发展、超越和创新。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搞清楚了,只有真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处,我们才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作为重温该本经典著作的结语,那就是:“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本科生党支部 熊涵睿)

责任编辑:柳文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借助于《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来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前者的一脉相承,又看到了中国特色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