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在身边,技能筑梦——民族传统体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学生救护员(初级)培训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学院教工党支部联合哈尔滨市红十字会于2025年6月21日成功举办学生救护员(初级)培训班,旨在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提升应急与自救互救能力。活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涵盖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气道梗阻等急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最终圆满落幕。
一、教工党支部及党员同志的引领、带头与战斗堡垒作用
本次培训中,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同志积极带头参与,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与核心引领。其中,教工支部书记李国龙亲自主持培训活动,全程统筹协调培训的组织实施,从活动筹备到具体开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全体师生作出了鲜明示范。教工党支部通过直接参与活动组织、推动资源整合(联合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统筹培训流程等,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技能培养深度融合,彰显了党支部在凝聚力量、服务学生成长中的核心作用,成为连接学校与公益资源、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纽带,充分体现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担当。
二、活动对学生实践与就业的助力
1.强化实践能力,提升应急技能
培训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系统掌握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气道梗阻处理等关键急救技能,并通过严格考核夯实了技能应用能力。这些技能不仅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保命本领”,更成为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支撑,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会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增强了面对危机的冷静处置能力。
2.拓宽就业优势,增强社会适配性
掌握专业急救技能为学生未来就业增添了重要筹码。在体育教育、健身指导、公共服务等领域,具备急救能力的从业者更受青睐,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同时,学生在培训中强化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也提升了其职业素养,使其在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无论是参与公益事业还是投身专业领域,都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与社会适配性。
此次培训既是一次技能提升的实践课,也是教工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服务学生成长的生动体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未来发展筑牢了基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