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中国海洋大学:以党史学习教育筑牢一流大学建设信念

2021-04-30 19:13:54 山东教育

3月28日,中国海洋大学百余位学生齐聚教室,聆听一堂专题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形势与政策”课。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国海洋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清明祭英烈为契机所开展的“缅怀英烈、崇尚英雄”活动。此时,教室窗外春意盎然,万物悄然复苏。在中国海洋大学美丽的校园里,党史学习教育正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师生们的心田。


自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以来,中国海洋大学把这一重要政治任务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相结合,与挖掘红色校史相结合,与学校“十四五”规划相结合,强化使命担当,以党史学习教育筑牢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信念。


立德树人   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课堂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后,中国海洋大学大一学生的课表上新增了两门“形势与政策”专题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前者从历史中总结规律,从成就上追问起源,探讨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根本原因。而后者以百年党史中涌现的革命烈士、先进楷模为线索,探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专题侧重理论辨析,它以中央党校副校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春涛的著作《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蓝本,揭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阐释了我们党的6大优秀特质。该专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和骨干教师组建成教学团队,前期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深入研讨。考虑到专题课教学时间有限,而百年党史重难点任务繁多,老师们选择在内容上做减法,以回答“为什么能”这个问题为主线,在每个历史分期提出一个反思式的子问题并重点解答。丰富的历史资料,周密的逻辑辨析,为学生带来一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战演绎。


“形势与政策”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专题开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许多人民英雄的事迹,师生已耳熟能详。但对于生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说,战争年代的壮举,总有几分陌生,难以透彻理解。学校党委宣传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教学团队,策划推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专题。该专题由“英雄与人民英雄”“英雄纪事”“英雄传承”三部分构成:“英雄与人民英雄”部分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切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英雄纪事”部分带领学生重温李大钊、方志敏、彭湃等人民英雄的感人事迹,总结他们爱国、为民、奋斗等鲜明品格;“英雄传承”部分通过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战争中涌现的英烈,以及当代白衣逆行者、消防战士、戍边英雄等群体,说明人民英雄精神的传承,教育学生铭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课堂教学与祭扫缅怀的紧密结合,让师生深受英烈事迹感染。学校将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每年春季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专题,以人民英雄的光辉事迹凝聚奋进力量。


在中国海洋大校园里,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情从寒冬延续到暖春,从书桌课堂外溢到活动日常。在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重温党史,致敬百年”微党课已推出4期,师生出镜讲授,视频制作精良,讲稿文辞生动。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寻访红色足迹”“党的故事大家讲”等寒假研学活动已由师生制作成视频,在线上形成二次学习和传播。在海洋生命学院,“百年党史与中国精神调研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搜集中国精神内容资料,整理百幅中国精神图文集。年轻一代正在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


红色传承   以实践行动赓续共产党人精神


实践是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在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内,有多个支教、扶贫、保护海洋生态、红色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团队。2021年,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上述工作,以实践行动赓续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格。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海风吹进偏远山区,润泽希望的种子;朝霞照进幼小心灵,陪伴孩子们一路学习成长。你们发起一场‘爱的接力’,用一年温暖一生,诠释‘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真谛。”这是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得“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称号时的颁奖词。目前,支教团有19位学生党员分布在贵州遵义市乌江镇和铜仁市德江县,以及西藏拉萨和云南红河州四地从事支教服务。自2002年至今,学校已连续派出22届支教团,赴贵州、西藏、云南等西部地区开展支教扶贫工作,与当地师生建立了深厚感情。许多学生完成支教任务后,基于对国情和社情的清楚认识,选择毕业后留在西部地区工作,把青春的奉献变为一生的守候。


中国海洋大学“红旗智援博士团”


中国海洋大学的“红旗智援博士团”——这支成立于2016年的团队通过与扶贫对象的基层党组织对接,将学校农业经济博士科研团队、旅游管理博士科研团队、电商兴农博士科研团队等优秀人才资源引入红色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多渠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从而推动红色革命老区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老区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把老区建设好、把英烈后代照顾好,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德州乐陵、临沂蒙阴这些抗日革命老区正是“博士团”常年深耕的地方。2021年4月,团队成员再次踏上熟悉的土地,捧起熟悉的农产品,操起熟悉的乡音,运用课堂所学探索脱贫攻坚胜利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要课题。


艺术实践也是中国海洋大学此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正在紧张筹备新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该剧社成立于1932年,是山东省最早的革命红剧团体,曾因出演《月亮升起》和《工厂夜景》等革命剧被权威杂志誉为“预报暴风雨的海鸥”。红色剧目是海鸥剧社经常演绎的题材。他们曾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选取了经典谍战电影《风声》的剧本并辅以麦家同名原著小说进行剧本改编和二次创作,最终将话剧版《风声》成功搬上舞台。今年,在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搜集原型人物时,社员们惊喜地发现,海大历史上出现过一位真正的“李侠”——中国共产党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张沈川。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无线电报务员,亲手编制了党的第一本无线电通信密码,并参与创建中共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1924—1925年,张沈川在私立青岛大学求学,担任青岛学生联合会主席,参与过各种进步活动。这一发现极大地拉近了学生与人民英雄的距离,因此社员们在处理剧本、写人物小传时,更加愿意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革命人物寻求共鸣。海鸥剧社的指导老师朱琳经常提醒社员:“别忘了,我们是‘预报暴风雨的海鸥’。”朱琳说,红色是海鸥剧社的底色,是剧社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挖掘红色故事已成为海鸥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谋海济国   把学校事业发展写在祖国大地上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中国海洋大学创建于1924年。百年党史与学校发展史是如何同频共振的?带着这个问题,中国海洋大学组建团队整理出了党史与校史对照表和海大红色基因名录,一幅与国同运、谋海济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从1931年学校抗日救援会成员赴南京声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到1960年国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支持学校(时为山东海洋学院)建造海洋调查船;从21世纪初高教大改革时党中央给学校(时为青岛海洋大学)指引未来定位,建议发展海洋特色,再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后,学校(中国海洋大学)发起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蓝色粮仓”等科研计划……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海洋大学的发展史上起到重要指引作用,而学校也在积极发挥海洋科研优势,坚定谋海济国的价值取向,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从微观着眼,在学校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走出了多位载入史册、成为楷模的先进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罗荣桓、民主战士和诗人闻一多、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留美报国的海洋科学家赫崇本、构建“蓝色药库”的管华诗、“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从事上述文献整理的老师表示,当百年党史的壮阔画卷摊开,中国海洋大学与祖国共命运、同成长的故事也娓娓道来,令人心潮澎湃。


学党史、悟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办实事、开新局。中国海洋大学把“提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作为 “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据学校2020年科研实力的“成绩单”显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已在持续增强:“东方红3”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船载科考设备万米水深性能海试任务,“两洋一海”关键海区深海实时观测能力实现全面跨越;推动农业农村部批复在南黄海海域设立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获批科技部“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项目;中标近5年来学校承担的最大横向社会服务项目“海洋水体与大气同步观测系统建设技术开发”……这些重大项目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中国海大支撑。2021年,学校提出,要继续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根据学校在海洋学科方面的综合优势,将重点突破海洋环境监测预测、良种创制、工程装备、卫星遥感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在3月25日召开的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工作部署会上,学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国家和学校“十四五”规划,围绕学科交叉、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对于新时期的科技工作充满期待。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牢记使命与担当,中国海洋大学开启了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国海洋大学开启了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