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红旗智援博士团赴乐陵市朱集镇挂职锻炼

2022-01-13 22:04:59 曹文梦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追寻红色印记,运用所学所长,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红旗智援博士团党支部积极推动青年学子赴基层社会实践研学。在寒暑假期间先后派出两支队伍赴山东省乐陵市朱集镇开展基层挂职锻炼,期间在朱集镇政府的安排下,博士团的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走入了党建、防疫等部门,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得到了朱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不忘初心 坚守挂职岗位

 博士团的队员们克服“方言关”、“业务关”、“心理关”,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反诈普及等工作中,参加朱集镇政府每周例会,踏实开展基层工作,积极投身当地建设。队员表示,通过这些基层工作,他们更加懂得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青年学生在不同领域和岗位上担当作为、无私奉献,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光彩。

WeChat6734a685da334e395f37ad84914a0937.png

红枣合作社 智慧助振兴

   红枣产业是乐陵市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之一,为助力朱集镇红枣产业优化发展,博士团队员们深入基层,和一线工作者们共同奋斗,脚踏实地地参与到朱集镇“合作社+”模式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同时,队员们们学以致用,充分发挥现代管理学专业优势,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合作社+互联网”、“合作社+文旅”等献计献策。“合作社+”模式推行以来,朱集镇红枣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直接增加了枣农的经济收入,改善了枣农的生活水平,用实际行动践行实事求是解决发展难题,科学技术助力枣业振兴。

暖心朱集 暖留365

   “365 暖留工程”是山东省乐陵市创新实施的红色老区特有的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挂职期间,博士团的队员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参与到 “365暖留工程”中,在“多地点”分“多批次”开展“多主题”工作,如走进四点半课堂、慰问留守老人、基层实地调研等,为留守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为助力朱集镇全力推进 “365暖留工程”工作落实,博士团队员们对朱集镇后朱村、杩头苏、北小高、王清宇和康胡等数十个村落进行走访调查,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38份。通过问卷统计和资料分析,成员们对朱集镇“365 暖留工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系统性评价,并根据统计结果向镇政府提出了诸多政策改进建议,期望从源头上解决本地 “三留守”人员困难问题。

WeChatc84d8576a4458b9ad7cf9a529bd6e2ec.png

砥砺前行 赓续红色血脉

基层工作之余,队员们追寻百年党史中革命英雄的足迹,赴乐陵市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乐陵是冀鲁边区的核心区,为开创华北敌后抗战新局面、建立山东省抗日根据地、促进全国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被“革命母亲”常大娘携全家义无反顾投身抗战,为八路军放哨、送情报、挖地道、救治伤员的事迹所感动,被中国共产党艰苦卓越的辉煌历程所震撼。队员们缅怀先烈,纷纷表示自己将大力弘扬革命先烈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循着他们的高尚情怀标定自己的价值坐标,将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WeChatdd0a91979558afaced4a03f2a5b6a76b.png

  据悉,红旗智援博士团自2016年成立,便与乐陵市朱集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五年来,博士团通过挂职锻炼、社会实践、科技下乡等方式,先后派出10批次、180余人的调研帮扶团队,在红枣产学研融合、新产品开发培育、营销模式创新、品牌效应打造等方面展开了多方位的合作。“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未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博士团将继续深化与朱集镇的合作交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齐峰 王新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红旗智援博士团党支部积极推动青年学子赴基层社会实践研学。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