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一些高校悄然兴起并逐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重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2009年春季学期,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开始了本案例的探索实践。
2010-2012年,学校建立了10个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学科竞赛与专业教育融合、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举措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并在山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立项了一批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改项目。2012年,《大学生创业指导》获评山东省精品课,2013年,获评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2014年,学校探索“课上教学+课下实践”的育人途径,在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获总决赛优秀奖。
随着创新创业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国海洋大学也面临着高校共性的瓶颈问题:
1.校内师资缺乏、企业导师指导不够
高校在机构、编制、经费尚未完善前提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难度巨大。依托现有师资进行教育,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教师,在师资数量和经验能力等方面均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聘请的企业导师更多是以讲座形式授课,难以纳入到正常教学体系中。
2.重理论轻实践,实践项目与社会脱节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满足以实践性、多学科、灵活性、系统性为特征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没有将现实问题作为实践的出发点,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
3.政、企、校在人才培养环节尚未形成合力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以高校、政府、企业等构成的良好生态系统中开展。政、企、校三方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需求不同,往往只能在各自领域内按照惯性实施,彼此分离,难以形成合力。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海洋大学于2009年起开展研究和探索,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和创新“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与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青岛市人社局、海尔集团等多家单位合作,于2014年1月形成了“基于政企校融合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体系”,于2018年12月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走出了一条“政企校”协同、教育与实践贯通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简介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教融合背景下,我们秉承“创新性实践是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必由之路”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构建需求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汇聚政府和企业资源,搭建“双创”实践扶持平台,创新的混合式教学和实践体验融合互动,构筑起开放、共享的教育与实践一体化平台。
(一)搭建了教育与实践贯通融合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
以《创践》慕课为核心,创新教学模式,搭建资源共享的教育平台;汇聚并优化配置政府和企业资源,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创新项目为牵引,有效衔接两个平台,形成教育和实践
贯通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
图1.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
(二)构建了“点线面”到“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本校全体学生(面),普及基础知识、培养双创意识;面向想创新创业学生(线),鼓励创新实践;面向已实践学生(点),强化个体指导。通过“互联网+”,不同高校学生协作组成“互助成长共同体”,形成“点线面”到“体”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多样化需求。
图2.“点线面”到“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形成了“产教融合”的政企校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汇聚青岛市政府、海尔集团、合作高校三方资源,共建“产教融合联盟”,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优质创业项目和创新人才持续涌现,形成协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长效机制。
本案例先后得到刘延东和马凯副总理视察,《光明日报》、焦点访谈报道。2018年获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示范项目”。核心慕课《创践》于201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累计选课高校869所、获得学分学生69万余人,在创新创业类慕课中选课量全国第一。
三、实施方法和过程
本案例融合政、企、校三方资源,建设线上线下协同的教育平台和实践平台,完善平台联动机制,引导学生用创业精神开创事业和人生。
(一)构建以《创践》幕课为核心的“1+X”教育平台
图3.“1+X”教育平台
“1”是《创践》慕课,“X”是针对“点线面体”不同层面学生设计。学生在学习慕课基础上,根据需求选择“X”中的一项或多项学习。
1.《创践》慕课建设:按照教育部“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设计课程内容,突出以下特点:
(1)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明晰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2)剖析真实案例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痛点;
(3)引导学生理性创业,学会在本职岗位上用创业精神开创自己的事业。
2.直播见面课(体):由海大牵头,南开、川大、厦大共同制作,青岛市政府、海尔集团参与建设,每学期进行6次直播课,引导各高校学生互动协作。
3.线下研讨课+教材(面):设计6次线下研讨课,讲解“创新创业六步法”,提供课程模板。线下研讨课在每两次直播课中间进行,明晰方法,简单易操作,由各校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讨论,面向本校学生普及基础知识。
图4.创新创业六步法
编写《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教材。以精益创业为核心,围绕如何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展开,结合当前比较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梳理,简明、通俗,获评2016年度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
4.海尔时间(线):海尔集团各单位中专业性不强的实际问题,通过视频的形式在直播课上征集解决方案。同时,从海尔旗下各小微企业中筛选适合大学生从事的项目,供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选择,有根创业。
5.“明职顾问”微信平台(点):邀请知名导师为学生提供免费咨询,每周提供一次实时线上咨询,其余时段咨询在一个工作日内回复,解决学生个体困惑。
(二)构建以线上“创践训练营”为主体的实践平台
与海尔集团合作建设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社区“创践训练营”,汇集创新创业项目、导师、投资人等各类资源,提供项目诊断、导师双选、成员招募、销售渠道和风投融资等服务。学生在网站记录项目发展情况,形成实践档案。学生按照“创新创业六步法”在平台记录项目发展情况,形成实践档案,由海尔集团和合作高校签章认可,作为政府企业遴选项目和招聘人才的参考。平台具有以下核心功能:
1.互动社区:各高校学生沟通交流,实现经验分享、成员招募、项目推广等功能。
2.资源对接:对接海尔海创汇的销售渠道和风投融资,引入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投资人资源。
3.导师双选:政府梳理本地创业导师资源,线上提供项目诊断服务,鼓励导师以资金或管理经验入股学生项目,形成发展共同体。
4.创践俱乐部:线下配套学生组织,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法律、融资等服务。吸引各高校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抱团发展,帮助学生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项目,配套资源,帮扶其创新创业。
(三)建立了教育和实践平台联动机制
本案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进而促进其创业就业。学生根据需要在教育平台选择学习内容,形成学习档案。按照产生的创意、或依托学校科研成果,也可根据政府导向和企业实际问题所形成创新创业项目,进入实践平台,对接导师、资本等教育资源,如实记录项目成长过程,形成实践档案。在实践过程中感觉知识不足,可在教育平台有选择学习后继续实践。创新创业项目成为教育和实践两个平台连接的桥梁,当学习和实践档案齐备,政府才可引导优质创业项目落地转化,企业选拔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实习就业。海尔全球吸引人才平台建立精英人才库,对全球所有联盟企业开放。经过“创践”模式培养的学生可进入精英人才库,优先获得项目转化或实习就业机会。
四、案例的创新点
(一)模式创新:实践育人贯穿始终,满足了创新创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以学生生涯成长为牵引,根据创新创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明晰相应的实践育人目标和方法。面向创新创业实践学生,注重市场导向,扶持项目成长;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培养专业技能,引导创新实践;面向本校全体学生,开展基础教育,培育创新精神;面向各高校学生,引导互动合作,进行朋辈教育。本模式从国家和企业需求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四个层面同时开展,因材施教,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形成“点线面”到“体”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不断引领学生发展,为今后创业或在本职岗位干事创业奠定素质基础。
(二)技术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教育和实践贯通融合的一体化育人平台
本案例将教育和实践平台内部流程再造,将学习和实践档案绑定,以创新项目驱动实现两个平台的有效对接,建成贯通融合一体化育人平台。用《创践》慕课作为平台入口,各高校通过选课即可实现平台的使用,同时结合学校特色,配套专业课程、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基地等,因地制宜的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融合,形成凸显本校特点和专业特色的育人模式。该平台落地门槛低,不受师资、资金、场地限制,适用于大部分高校。
(三)机制创新:将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创造性地满足政、企、校三方需求
政府需要创新人才和优质创业项目,推动社会创新发展、带动就业。企业需要具有创业精神员工激发创新活力。高校需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育人质量。三方目标一致,资源互补。本案例将三方资源配置优化,让政府和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政府整合人才资金,企业负责实践指导,高校专注人才培养,协同建成产教融合联盟。为政府吸引优质创业项目提供途径,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为企业健康发展持续输送有创业精神的优质人才。三方优势充分发挥,需求得到满足,形成政企校融合的“三主体”格局,协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五、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全面推广
2015-2019学年,案例在包括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在内的869所高校不同程度应用,获得学分学生达69万余人,论坛互动58万余次,学生满意度达94.8%。案例完成人先后为内蒙古、陕西等十二个省份高校教师介绍模式经验,在山东省教育厅和人社厅网站做专题分享,在全国首届混合式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做主旨发言。
图5.成果培育学生
图6. 成果使用高校分布
(二)政府使用
2016年,案例被纳入到青岛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作为大学生创业精英赛的支持平台,对参赛的108强选手提供远程“一对一”导师指导,帮助团队与场地、资金等创业要素对接,协助数十个项目成功落地,得到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案例被青岛市大学生农村电商创业工程采用,培训电商2000余人,扶持260余人返乡创业,交易额突破5300万,人民日报撰文予以好评。
(三)企业参与
海尔集团设立120亿的创投基金池,连同雷神、顺逛等海尔生态圈中的数百个新兴小微公司加入到产教融合联盟中,形成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各公司依托实践平台发布项目,视频说明企业的实际问题,向全国大学生征集方案,已投资孵化2246个外部创业项目。由于海尔的示范效应,京东、惠普等知名企业也陆续面向精英人才库提出人才需求,已有2000余个学生达成就业意向。
六、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创践”模式解决的是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不够、实践性不强的问题。创新创业实践育人需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社会需求,构建、完善协同育人体系,今后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索:
(一)坚持线上线下协同育人
根据学生反馈和案例变化,每年修订慕课内容;每学期开设课程,至少进行六次线上见面互动课,为选课学校免费提供线下研讨课模板;每年举办两次师资培训活动,探索为各校教师提供线上培训;将慕课制作成音频课程,供社会学习者使用。
(二)不断强化实践环节
与海尔集团合作,为创新创业大学生记录档案,为高校提供项目管理端口;针对有创业实践的学生,线上开办创践训练营,采用平台直播的方式,聚焦项目打磨,路演呈现;联合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投融资委,整合国内投资人资源,完善创业项目库,实现投资人与学生双选。
(三)整合企业资源,以创业带动就业
通过记录学生创业实践过程,让企业更全面了解学生,筛选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转化,选拔具备创业精神的学生实习就业。前期已与海尔集团进行了模式探索,后期将依托青岛市人社局,整合地方企业资源,参照与海尔合作形式,完善通过提升学生创业精神,进而促进就业的模式,实现新的“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