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养殖系教工支部教师成功研发我国首款虹鳟SNP育种芯片——“虹芯1号”

发布时间:2025-04-07 11:03:39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教工党支部党员高勤峰教授团队,联合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和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cGPS靶向测序分型技术研发了我国首款虹鳟SNP育种芯片——“虹芯1号”(图1)。这是我国目前虹鳟育种领域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专用芯片,意味着国产虹鳟育种芯片自主攻关实现重要突破,为虹鳟精准育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芯”动力。

研发团队为深远海养殖鲑鳟鱼类遗传和种质研发及产业化团队,团队首席为支部党员高勤峰教授,核心技术成员包括支部党员田源副教授,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孟祥科高级工程师等,以及水产学院研究生何景鸿、黄铭、曾祥兵等。该团队主要从事虹鳟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基因组图谱的构建与关键经济性状遗传学基础和分子机制解析等方面研究工作。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隶属于鲑科,太平洋鲑属,是全球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图2)。我国自1959年从朝鲜引入虹鳟以来,其养殖产业逐步兴起,并在60余年间迅速发展,目前养殖地区遍布12个省份,年产量约为4万吨。近年来,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和大型钢结构深远海养殖网箱的设计与建造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为海水养殖虹鳟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装备基础。然而,目前我国虹鳟养殖产业的优良种质资源严重依赖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等西方国家,其苗种均以“全雌三倍体”的形式出售,种源被严格控制,制约着我国鲑鳟鱼类海水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研发团队基于基因组选择育种、群体遗传分化研究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的虹鳟海水生长速度、肌肉品质和高盐耐受性等关键经济性状相关的1153个SNP位点;国外研究机构鉴定得到的虹鳟低氧耐受,高温耐受、抗柱状黄杆菌等性状相关的593个高质量SNP位点。同美国农业部以及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开发的虹鳟育种芯片相比,“虹芯1号”在国内虹鳟繁育群体研究的适用性更强,尤其针对海水环境下虹鳟的生长速度和肌肉品质,可推动我国海水养殖虹鳟良种的遗传选育工作进程。


责任编辑:刘奕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水产养殖系教工支部教师成功研发我国首款虹鳟SNP育种芯片——“虹芯1号”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