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行星际磁场下高纬磁层顶重联的三维全球混合模拟研究

2021-12-26 18:19:24 郭进 卢三 陆全明

摘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物理教师党支部党员陆全明、空间物理专业卢三团队与奥本大学林郁团队、山东大学张清和团队合作,在磁层顶重联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首次利用三维全球混合模拟方法研究了北向行星际磁场下高纬磁层顶重联,发现可通过高纬磁层顶多X线重联产生通量绳结构,其位置受到行星际磁场的晨昏方向分量的影响。此研究对理解太阳风粒子和能量往地球磁层的输运及其导致的高纬极光现象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Global Hybrid Simulations of High Latitude Magnetopause Reconnection and Flux Ropes during the Northward IMF”为题,11月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当行星际磁场(IMF)存在南向分量的时候,IMF与地球偶极场的重联多发生在磁层顶的低纬区域。然而当IMF北向的时候,通常认为磁场重联发生在高纬磁层顶。两种情况下的重联均可使粒子沿着半开放磁力线从极隙区进入地球磁层,触发极光现象。不过前者多被认为是形成于较低纬度的极向运动极光结构的成因,后者则被认为是形成于较高纬度的极光结构的成因。南向IMF条件下,磁层顶多X线重联会形成由螺旋形磁力线组成的通量绳结构。而北向IMF条件下是否也有通量绳的形成尚存在争议,另外IMF晨昏方向分量对高纬磁层顶重联以及相应极光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研究发现高纬磁层顶重联存在两种形式,如图1所示,一种是IMF和地球尾向磁力线之间的高纬重联,另一种是IMF和地球闭合磁力线之间靠近赤道侧的高纬重联。两种重联都会形成从太阳风连接到地球磁层的半开放磁力线,从而有利于太阳风粒子和能量输运到地球磁层内部。

微信图片_20211226180447.jpg

图1. 北向IMF下两种形式的高纬磁层顶重联

微信图片_20211226180455.jpg

图2. 北向IMF存在昏向分量时的高纬磁层顶重联以及形成的通量绳结构

研究还表明当IMF存在昏向分量的时候,形成的通量绳分布在昏侧,如图2所示;当IMF为纯北向的时候,形成的通量绳却在子午面附近,如图3所示。这个结果可以解释高纬日侧极光在IMF存在昏向分量时出现在昏侧的观测结果。

微信图片_20211226180506.jpg

图3. 纯北向IMF时的高纬磁层顶重联以及形成的通量绳结构

论文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生郭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卢三和陆全明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获得了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XDB41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4169)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29/2021GL095003

责任编辑:李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空间物理教师党支部党员团队首次利用三维全球混合模拟方法研究了北向行星际磁场下高纬磁层顶重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