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钟矿轩:以作风建设之劲笔,绘开源节流之新篇!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 发布时间:2025-04-29 14:57:46

近期,学校决定积极推进的开源节流工作,值得深刻关注与认真思考。这一举措绝非简单的资源调配,而是在复杂艰巨的能级提升和治理改革中,对作风建设的深刻践悟,是对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矿大何为”之问的“精准回答”。

(一)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办学发展历程,无不与充足的办学经费并行。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克尔甚至断言,“哪些大学得到最大数量的金钱,将决定哪所大学拥有十年或二十年的发展优势”。在国家高等教育赛道进入加快提质增效新阶段的当下,创建一流大学对资金、资源的需求已从量级扩张转向充足供给与精准配置并重的更高维度。作为能源资源领域的“国家队”,中国矿业大学要扛起服务“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时代重任,必须破解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资源供给与战略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开源节流,不仅是为了弥补办学资源不足,而且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内涵式发展。从打造“人才高峰”到突破“卡脖子”技术,从升级科研基础设施到构建新型产学研生态圈,每个发展支点都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持续浇灌。引进能够助力学校突破现有学科局限、开拓全新研究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以及千万级乃至更多的科研启动经费的配套支持;培育能源资源领域前沿性、颠覆性重大科研项目离不开持续大额资金的投入;而深地工程、新型能源、太空采矿等前沿领域的“硬核”布局、升级,更需构建包含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场地空间、高端人才队伍、深度国际交流合作等系统化、立体化投入体系......毫无疑问,这些战略性支出是推动学校加快强本拓新、形成更大核心竞争力的“弹药库”,是学校抓住教育强国建设这一难得发展机遇,实现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时间不等人,竞争不等人。以学校原有资源规模和配置模式显然难以支撑提升发展量级、开拓全新事业,对外扩大增量、对内优化存量已成为学校成功破局、赢得竞争的关键。中国矿业大学将开源节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破冰船”——这既是刀刃向内的管理革命,更是发展模式的战略重构。以开源节流的“一小步”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一大步”,以“移风易俗”之治引领“兴校强校”之治,才能将办学资源精准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澎湃动能,让我们在强国建设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

开源节流,当然是个财务管理问题,获取、分配、使用、管理资金,通过有效经营来保证学校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开源节流的背后,更是一个作风建设问题。要开源,就意味着学校上下要积极主动地拓展资源渠道,必须跳出熟悉的圈子,在未知的领域中探寻新的生机。一味因循守旧,坐等资源上门,眼睛只盯着学校已有的资源,没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没有攻坚克难的韧劲,是做不到真正开源的。要节流,则需要在资源使用上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杜绝一切浪费。尤其如果没有勇气改掉过去一些习以为常、貌似合理的无效开支,没有能力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去办好一件事情,也是做不到真正节流的。由此可见,开源节流,并不简单。可以说,开源节流的过程,恰似一场全方位的作风锤炼之旅。全校上下要迅速统一思想,以作风建设之笔,绘就开源节流新篇,这不仅是对新时代高校使命的深刻回应,更是矿大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担当。


三)

作风建设与开源节流是高校治理中“价值引领”与“效能革命”的双向赋能。优良作风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制度执行保障与文化认同基础,而开源节流的实践则通过倒逼管理创新推动作风向实向深转变。

以作风建设赋能开源节流,根本在制度。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要明确筹资的责任主体。资源筹措靠大家,要立足实际,将资源筹措纳入干部考核,建立资源筹措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全员筹资的良好局面。要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在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的同时,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将“厉行节约”原则嵌入预算编制全流程,严控非教学科研类支出占比,通过财务审查、内部审计、政治巡察等多种监督方式,推动财经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确保花钱有依据、可见效、能追踪。要强化工作的绩效导向,构建全链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二级单位考核中增设“资源集约指数”,将大型仪器共享率、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等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通过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不仅提升学校自身的资源保障能力,更在这个过程中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构建更加稳固的支撑体系。

以作风建设赋能开源节流,关键在干部。开源节流,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考验。要坚决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从学校发展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做应该做的、重要的、必要的事情。开源节流,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强化大事要事保障能力,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要积极对外争取资源,评价国际顶尖大学管理者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各级干部必须眼光向外,开动脑筋,向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位拓展,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外部需求与学校发展的契合点,以合作、服务、贡献来争取更多资源,打造“资金活水”的多元矩阵。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领导干部要从削减自己的日常办公、差旅支出等开始,不折不扣按照学校要求,全面压缩不必要开支,紧跟发展实际适时调整优化支出,着力提高本单位、部门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做好教职工的解释说明工作,让每一位师生都深刻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教育引导教职工参与和支持学校开源节流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切实发扬务实肯干、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一点一滴落实落细开源节流工作,带动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就能推动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四)

当前,学校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源节流正是学校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的“徙木立信”之举,是一项提升学校治理效能的系统工程。学校各单位、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实实在在地整治“四风”问题,为开源节流构建“不敢浪费”的纪律红线、“不能浪费”的制度保障和“不想浪费”的价值自觉。当领导干部将“过紧日子”的工作要求转化为“用好每一分钱”的行动自觉,当师生员工从“被动节约”升华为“主动创效”的价值追求,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让资金和力量都向实干汇聚、向效率汇聚,这股由作风转变激发的内生动力,必将穿透课堂的智慧黑板、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行政楼的每一盏灯,化作支撑学校攀登“双一流”高峰的坚实阶梯。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站在能源革命与教育强国建设的交汇点上,我们切实以作风建设为舵、以开源节流为桨,必将在破除资源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劈波斩浪——这是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更好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中国矿业大学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