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美美与共 助力凉山

发布时间:2020-10-13 10:58:31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中国美术学院以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按照聚焦重点,创新方式,讲求实效,提升层次的工作思路,调配强有力的组织、学术和人才资源,围绕专业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举全校之力,积极协助教育部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扶贫协作任务,在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国美智慧和力量。

一、对口支援建设背景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在国家扶贫攻坚、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和学前教育事业大背景下,于20183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复、教育部备案,凉山州政府新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致力为四川乃至西南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发展的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和技术技能人才。

为帮助西昌民族幼专学子掌握必备的知识能力,提高职业就业规划能力,为大凉山父老乡亲和一村一幼的基础教育成长和培养继承当地非遗文化的艺术人才做贡献,从根本上阻断大凉山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教育部开展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9514日,举行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协调会,中国美术学院成为教育部直属精准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高校,承担起教育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赋予的支持地方教育和高校建设的重托。

二、实施进展与主要特色

(一)党委高度重视,充分研讨调研,多支团队多角度全面规划。中国美术学院党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党委副书记、院长高世名十分关注此事,在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中多次讨论援建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副院长傅巧玲,副院长兼教务处长曹晓阳,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美术教育专家李梅,行政管理人员及艺术教育学科研究生等13人一行,作为首批调研和援建专家团队,于20197月对西昌民族幼专展开实地调研。在充分了解西昌民族幼师专建设实际情况后,拟订中国美术学院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建设规划,挂牌中国美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同年10月,我校再次选派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研究生处、招生办、专业基础教学部等各部门10余人,组建精干学术力量,赴大凉山开展为期20天的调研工作。他们与前期派出的挂职教师高文、支教研究生葛旭艳、我校社会实践师生团队近30人一道,对凉山州昭觉、会理、会东、冕宁、德昌、米易等6个地县,对西昌民族幼专的整体建设、艺术教育系专业建设、彝族文化保护等进行了深度交流和多角度调研,就艺术人才培养、师资力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校地合作、非遗保护、学生创新创业等多项具体内容与西昌民族幼专达成高度共识,对口支援计划逐步完善。

(二)聚焦非遗特色,打造乡土学院,依托凉山优质资源高位精准助力学校发展。中国美术学院多批团队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认为:单一的学科专业支持或师资支持,无法对西昌民族幼专建设形成内动力,非长久之策。而应围绕当地区域经济状况和彝族民族特色文化,带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形成民族特色人才集群,反哺区域文化和经济建设,从而构建区域经济和高校建设的正态循环链。

为此,中国美术学院提出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乡土学院十要构想:创立彝族非遗特色工坊、非遗传习所、深化美育实践基地、思政育人、一村一幼-一生一艺培养、彝族古天文-华夏古天文-现代天文游学基地、双向高研班、社会美育服务与传播、彝族-华夏文化美育高端研究会、乡土学院规划构想及路径。

围绕这十要建设内容,初步拟定了工作方案,再调研了昭觉、冕宁等六地后完成调研报告,得到凉山州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我校围绕大凉山彝族特色和非遗文化,为西昌民族幼专详细制定了美术教育专业和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艺术教育系基于非遗工作室制的三教改革方案、非遗工坊教学凉山非遗文化研学方案、创新设计配套系列课程、西昌民族幼专艺术教育系三年规划方案与教学课程进度表(含总课表)等。我校派出挂职的高文老师,受聘担任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前手工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项目负责人,主持创新教材建设。

(三)注重人才培养,寻求两校共赢,助推师资队伍建设和研创成果产出。一年来,我校通过专家讲座、远程指导或选派教师短期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西昌民族幼专的教学工作给予支持和指导。李梅教授作题为《理念与方法的重构——“课题化教学与研究》的专题讲座;讲授时代画卷中国梦版画拓印互动课,两校师生充分交流互动,相互汲取艺术养分;带领社会实践师生团队举行共绘情系凉山州长卷活动,为西昌民族幼专师生和当地百姓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我校挂职教师高文受聘担任西昌民族幼专艺术教育系副主任,他举办的《古彝-华夏上古文化漫谈——兼谈西昌民族幼专校园文化》讲座,深入浅出诠释古彝文明发展,台下座无虚席。7名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为西昌民族幼专开设艺术设计及软件操作培训课程,让当地彝族师生惊叹于科技与艺术的力量;我校还为西昌民族幼专教师提供进修、访学、培训等机会,在2020年上半年为西昌民族幼专骨干美术老师提供浙江省级高研培训,帮助其提升业务能力;中国美院师生在教学中发现西昌民族幼专缺少现代信息化远程教学设备,便积极帮助策划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教室建设项目。我校师生在调研古夷彝秀非遗扶贫工坊、西昌古城、布拖、美姑、木里等地时,也充分考察非遗和地域风情,共绘长卷邛海风情,拓展了艺术视野,增强了对彝族文化的理解。201912月,西昌民族幼专教学实践基地正式立项为浙江省十三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四)强化学术交流,开展项目合作,提升两校教研和科研水平。中国美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西昌民族幼专申报课题立项并指导开展后续研究。双方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研究,联合申报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共同主持和完成符合川西地区文化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的科研项目,联合推广研究成果。已完成美育12时辰校园文化整体营造对美育的作用研究——以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课题联合申报;大凉山地区彝族幼小基础性教材系列筹建项目申报。基于对西昌民族幼专各类帮扶的基础上,我校高世名院长主持课题《以乡土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李梅教授主持课题《以乡土学院为核心的社会美育实践课程改革与创新模式研究》获得中国美术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五)塑造校园美景,内化人文熏养,系统打造西幼校园文化。我校派驻教师和学生团队,进校3个月即完成《西昌民族幼专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概念方案》,着力打造礼乐和合的整体校园文化,塑造校园美境,以优美山水之境、诗性人文之境、励志活力之境,熏养心灵。方案得到学校和凉山州政府大力支持,已通过审核并立项,西昌民族幼专预算1600万元并将分三年打造完成,2019年已启动图腾柱水幕项目招标,2020年将继续推进校园景观等其他项目逐个落地。帮助西昌民族幼专组织策划艺术实践活动,规划设计流动、开放式的校园美术馆和艺术长廊。目前,已策划实施西昌民族幼专篮球队参加CUBA联赛形象宣传活动,并设计标识和形象宣传系列;设计完成图书馆及艺术长廊概念方案,积极推进美术馆方案;筹备中国美术学院社会实践写生绘本作品展、部分教授个展及联展。大力支持西昌民族幼专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建设,现已捐赠艺术类图书资料及相关美术教育类书籍图书2233册,部分已捐往大凉山彝族地区乡村幼教点。

三、成效与经验

(一)发挥双方优势,学术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中国美术学院对口支援团队重视科研力量,以教研、科研项目带动教学全面发展的思路,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课题,指导西昌民族幼专教师开展课题联合立项,助推西昌民族幼专艺术教育总体建设与发展。近一年时间里,共获批4项省院课题立项:《以乡土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高世名)、《以乡土学院为核心的社会美育实践课程改革与创新模式研究》(李梅)、《西幼-国美联合课题:美育12时辰校园文化整体营造对美育的作用研究——以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高文)、《凉山彝族文化元素在美术教学课程中的应用开发》(葛旭艳);中国美术学院——四川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践教学基地获批省级打学生校外时间教学基地立项;协同西昌民族幼专成功申报四川省厅级课题2项:《民族高职非遗工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民族地区高校音乐舞蹈美术整体教学研究》;重高建课题立项1项:《乡土育人--中西部振兴人才团队建设(西幼模式)》(李梅)。获省级荣誉2项:获评2019“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 十佳提名团队奖项、浙江省级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获校级荣誉1项:获评中国美术学院“2019暑期社会美育实践优秀团队。全国艺术教育核心刊物发表文章1篇:《艺术高校课堂教学与新乡土社会美育互动策略研究》(李梅)在《美术教育研究》刊登。

(二)深挖地方文化,教育帮扶模式创新优化。我校注重对实地文化的调研和论证,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自2019年暑期至今,学校帮扶团队已与西昌民族幼专领导老师开展了数十次联合调研。两校团队结合不同文化专题,陆续考察调研成都国际非遗节西昌分会场、昭觉县服饰文化、尼地乡民居、会理县古城区、会东县金江文创产业园,与国家彝族文化传承人吉克伍沙、凉山彝族文化研究专家克惹晓夫深度交流,对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创业形势作出研判。

在对凉山州部分地区现状及发展需求充分调研基础上,我校提出了教育帮扶的视野扩大化,抓牢中国美术学院西昌民族幼专地方政府两校一地,联动西昌民族幼专非遗工作室、工坊教学实践、非遗传习所研创与产业扶持、高端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后续即将建成的非遗文化研究院、非遗文化博物馆等学术平台,大力推进非遗教育普及、非遗文化应用和创新。编创凉山州通识绘本和各县通识绘本,助力非遗课堂教学和研究,打造文创精品,探索乡土学院理念下的模式,促进大凉山非遗文化与时俱进,致力以文化教育实现大凉山地区精准脱贫。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学校对口支援项目团队的每一次研讨和实地调研工作的背后,都需经历严格的论证和方案的修缮。近一年的教育帮扶与援建,不仅取得丰硕成果,也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今后的帮扶工作,学校将持续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项目推进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优化教育合作,合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持续推进西昌民族幼师发展。

(一)专业与课程建设。不断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美术教学体系和相关课程教材建设。充分利用彝族非遗活化石标签,结合当地实际,推进民族特色艺术教育。积极利用当地资源和人文特色,活力推进《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实施》、《民族音、舞、美融合课》等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着力特色艺术实训工坊搭建。

(二)人才培养。为西昌民族幼专优秀学生提供赴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交流的机会;组织师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赴大凉山推进社会实践调研,联合开展彝族文化特色课程研究,深入了解民风民俗,以乡土为学院,和当地师生一道,共同推进艺术高等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谋求西昌民族幼专教学质量提升。

(三)基地和师资建设。继续选派1-2名专业教师、艺术教育专业研究生挂职和支教,着力两校和校地得艺术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点打造有彝族特色、强调非遗保护、探寻人文智性的美境校园-特色区域-博物馆群三位一体的优质高等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持续为西昌民族幼专教师提供进修、访学、培训机会,提升西昌民族幼专骨干美术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项目持续推进。西昌民族幼专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得到了校方和凉山州的高度评价,二期项目将针对校园指示系统、图书馆整体规划、校园文化长廊概念、艺术教育展厅等方案展开重点建设和推进。两校间和校地间基于凉山彝族民俗艺术文化还原和人文探寻研究项目,还将以宏观视角从古天文气象学、文字学、中医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教育学、艺术学、法律学等多学科进行文化-整合-还原研究,为新时代高校民族艺术课程价值挖掘和教材研发夯实积淀。

中国美术学院找准西昌民族幼专区域特色,充分发挥艺术学科优势,为助力凉山教育、文化与经济发展,充分挖掘考证帮扶地区凉山古彝族的文化金矿后,以民族区域文化和地方特色为契入口,推进西昌民族幼专模式建设不断成型和完善,反哺和带动艺术教育和育人培养模式不断进阶升级。打造出对口帮扶高校新时代下践行乡土学院社会美育的推广范式,探索出一条有特色、高品质的民族区域教育扶贫之道。


责任编辑:中国美术学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按照“聚焦重点,创新方式,讲求实效,提升层次”的工作思路,调配强有力的组织、学术和人才资源,围绕专业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热度榜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