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传承者 文创破壁人 ——中国美院"双带头人"团队以文博激活河南城乡发展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承载着华夏文明主根脉的历史使命。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王志磊带领团队,以"双带头人"机制为引领,联合河南省博物院、河南大河文旅集团,创新构建"文博+文创+文旅"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城乡空间更新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样本。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主根,中国历史主脉,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物遗存禀赋突出。近年来河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建设文旅强省和考古强省,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落地实施,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连绵不绝的活力与生机。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达14万余件,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视域下,拥有巨大的文创产业转化资源,同时也亟须建构起文博资源的广谱化和长效性转化与市场传播机制。以文博与文旅产业的发展为驱动,对相应的城乡区域场景进行主题性空间更新设计,以空间设计承载文化内容,以自然造物助力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扩大地区影响力乃至全国范围。
在城市场域,河南博物院的五个临时性空间需要升级改造为各类文创空间,并要作为可复制的产业模式与模块在更多博物馆进行推广。我们根据空间特点,分别构建以“士、农、工、商”不同主题与业态界定的空间。结合河南传统的“食、饮、俗、玩,用”,对各个空间的内容创新、展陈落位、视觉形象、运营策略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通过可移动的模块化展具,增加展示界面,形成多个品牌主题的微展场,让其成为地域文化和文明互鉴的博物中心。同时借助全时活动策划,与云台山等地区联动,搭建博购一体的服务平台。
1
在乡村场域,本项目通过对焦作云台山镇地区的全域分析,聚焦“大食物”与“大非遗”,提出“民宿+”转型增效模式,以“食调”和“与物”品牌,凝聚地方文化,搭载特色配套产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并植入全时节庆活动提升品牌效益。设计团队从研学、节庆、食养、户外、展演等方向出发,与河南省博物院资源互联互通,通过视觉、空间、活动策略,在云台山镇的空闲区域,以分布式、可移动展车的形式,以点带面地建构地方性品牌网络,促成景区与村区之间的流量互通,最终促进从观光游到驻地深度体验与文化内容共建的消费模式转化。
2
产学研融合案例一:活动品牌承载文化传承
“饕饕市集”作为一个文化活动品牌,旨在通过非常节庆的活动策划,让博物馆的典藏文化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内容谱系与城乡策略:对河南省博物院的文博资源进行内容谱系的梳理和时尚创意的转化。同时,在梳理郑州全域文旅存量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范围的活动推广。
•品牌形象与色彩系统:“饕饕市集”品牌形象的设计灵感源自青铜器的饕餮纹,并根据不同场地的色彩信息,形成了“日常&非常”两套色彩管理体系,构建完整的视觉系统。
•空间方案与展具设计:“饕饕市集”以河南省博物院二层平台为第一个高能现场,通过快速装配式和移动式展具系统设计,推广到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其周边地区。
•活动策划与运营机制:“饕饕市集”以文博典故进行内容叙事,以日常职业定义角色扮演,以非遗造物赋能创意转化,最终在全域范围构建分布式博物馆和文化活动传承区域。
3
产学研融合案例二:光色融合赋能餐饮空间
“彡影剧场”针对博物院原有餐饮空间位置偏、内容空、人流少等痛点问题,结合博物院的文博元素,引入ACGN的元素,运用动画、漫画、游戏与轻小说等多元形式构建原画剧场,形成“文化+餐饮”的博购一体模块。
新的空间满足了二次元群体的好猎奇、易消费、集群化等特点,通过虚拟形象与叙事链接青年社群,使其自发进行多媒介传播。二次元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设计策略,与河南博物院的文物IP、河南地域性非遗手工艺相结合,演绎出特定的主题剧本,赋能主题餐饮空间,集成观演、展览、娱教等多种业态模块。
4
产学研融合案例三:考古与食玩的创意融合
“烤古师”是在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主题食玩品牌旗舰店。博古溯源,以古画与古器为原型,结合考古行为本身,将这一理念融入到烤古师品牌叙事和形象设计之中,致力于打造集博购、策展、文教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所。店内空间宛如古画漫游,五个特色经营模块源自古画灵感,承载着博物馆文物的故事。结合考古行为,我们设计了独特的甜品,让顾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加深对文物历史的了解。此外,我们还将古代洛阳铲转化为现代餐具系列,并推出考古互动形式的食玩及文创产品,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河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考古体验与文化传播的完美结合。
5
产学研融合案例四:茶百戏的数字传播
点茶是传统茶文化的宝贵财富,蕴含着古人追求自然和心灵平静的修身之道。我们选取点茶文化作为主题,以数字方式再现点茶工序,提取点茶中所用茶具,与博物院的文物造型相结合,辅以光色融合的实验性材料,呈现数字动态影像与时尚茶具结合的茶饮体验空间,使点茶文化在保留古韵的同时以更新颖的方式进入现代生活。
6
产学研融合案例五:酒文化的时空收纳
“予藏”酒文化体验空间,以“藏”字为主题,串联起酒、器、宴、居,结合河南本土酒令将河南酒文化融入日常餐饮。造物方面,以馆藏文物的器型出发,设计日常使用的器与具;空间方面,围绕酒宴这一元素,结合画中居所与亲身体验展销模式打造相关可移动生活图景团块,集宴请聚会,酒礼销售,平台直播等为一体,适应多重场景需求。“予藏”空间旨在将河南本土酒文化与现代餐饮空间相结合,为VIP客人提供定制服务的同时,打造一个豫酒文化的体验与传播场所。
7
产学研融合案例六:地方食养品牌的建构与传播
在“大食物观”的农业发展政策导向下,本项目通过对河南云台山及其周边地区大食物资源、食农非遗技艺的梳理,从药食同源、顺时而食、以喜为补三大概念出发,对应食材、食方、食念三个方面,通过品牌体系的建构,设计内容、视觉、产品、空间与活动策略,拓宽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传统渠道,聚焦核心理念,创造差异化消费,丰富地方性品牌网络的搭建,实现全域特色农产品的联动增值,促进豫北文旅产业+大食物产业的新发展。在毕业季,Foody推出了两款多功能电驱动货郎车(空间与载具),搭载自主研发的四款食调卷饼与咖啡产品(视觉与产品),将校园作为品牌落地的实验现场(活动与运营)。
8
产学研融合案例七:非遗点亮生活缝隙
“与物”品牌是对现代快节奏生活和古代精细化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与融合,致力于通过填补生活中的缝隙,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品牌以麻纸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为视觉灵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设计成果。“与物”理念是将人与物、人与生活重新连接,让每个日常用品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瓷间”系列产品以钧瓷、汝瓷的开片纹理为灵感,设计出宠物漏食玩具、鼠标、蜡烛等产品,体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我们的愿景是通过文化传承和创新,打造引领现代精细化生活的品牌。
9
在河南省文旅厅于河南博物院举办的工作营中授课: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教师第二支部书记王志磊在河南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营授课,作主题演讲《以博物馆为策展平台的城乡共创》。王志磊书记在河南省文旅文创工作营中提出:"文博资源活化需要构建'策展人-设计师-运营者'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团队将支部建在项目一线,通过"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培养出既懂文化传播又擅产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该项目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强国行"专项行动的典型案例,其"空间模块化+内容IP化+运营可持续"的三位一体模式,已在全国多家博物馆推广应用。正如王志磊在工作营授课中所强调:"真正的文化自信,既要守护文明根脉,更要创新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成为驱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