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 | 勇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奋斗者

2021-05-25 15:49:33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站在建党百年新的起点,师生重走红军路,寻根脉、传精神。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教师党支部书记胡晓东、党员教师张建中以及带队教师沈国强老师,带领设计2、4、8班分赴康都、瑞金、于都等红色革命基地进行学习,并考察当时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的生活生产的场景与物品,为写生创作获取丰富的创作素材。

从康都到于都,从叶萍到沙洲坝,师生们倾听红军救治村民的故事,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苦以及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相连。在参天古树中读懂岁月的峥嵘;在残破的旗帜中品味革命的艰辛;在红井中领悟党同人民的血肉深情……带着敬仰之情,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康都重温“烽火岁月”


重走一段红军长征路,追寻红色足迹感受艰辛历程。设计分部师生来到康都,这里是第二次反”围剿“革命斗争的地方,大家参观了会议旧址、红军医院、红军学校等红色景点。从毛泽东旧居到康都苏维埃政府旧址,“互助互学搞建设”、“握手初心革命礼”、“同心同德干革命”……墙壁上一面面红色的旗帜、一张张醒目的革命标语,这些革命时期留下的红色标语静静地贴在康都旧址的墙上,却能感受到昔日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搞革命的温度。严志坤同学说,这里有太多记忆值得我们去回顾,有太多革命伟人值得我们去了解,向中国共产党人致敬。

曾嘉舜同学说,今天参观的康都会议旧址是很有红军精神和历史意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康都红军医院的旧址,听当地人讲述当时有关红军的不畏困难坚持救治平民的故事,令人十分有感触,这无疑体现了红军救苦救难、一心为人民的宗旨。

师生们走在革命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路,从村落小巷中感受革命年代先辈们当年生活的环,从旧址旧居中品味革命事业的艰难与伟大。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在康都,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辉煌背后的汗水和艰辛,了解了革命历史,增长知识。


   
   
   

村民向师生讲述着红军的故事


白色的纸糊孔明灯,是红军来了之后有的娱乐活动。后面的圆形木制品当初被用来去糠准备送给红军的米。红色的标语,虽已磨淡了,但是可以看到保存很完整。革命先辈曾在十平方左右的破房子中居住,可见革命条件之艰苦。在胡氏祠堂见到的用于挑缸的时候承重的托底,今天在康都也看见了同样的物件,当地居民用它挑一些东西装作商贩,而送给红军的情报就藏在这些东西里。红军来此,打土豪分田地,尊重当地人民信仰,关注人民生活,因而赢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设计4班 苏俊杰


今天我们参观了位于南丰县的康都会议旧址,大家跟着讲解员一边参观会议旧址、红军学校、红军医院、红井等遗址,一边聆听讲解员一一介绍。眼前恍惚出现了当年毛主席、朱总司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红军革命的情景。通过这次红色教育,使我们增加了革命知识,学习了革命精神,让我们的心灵又得到了一次净化,提升了我们为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祖国的自豪感、幸福感!

——设计4班 吴卓希



在瑞金寻找“红色记忆”


“这里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初夏的瑞金,天高云淡,山明水净。叶坪的千年古樟,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沙州坝的红军井,仍旧碧波荡漾,清冽甘甜。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新中国成长的足迹;这里的一草一木,烙上了难以磨灭的红色印记。


   
   

基础部教工在江西教学实践基地成立临时党支部


   
   
   


在导游的解说下,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博生堡、公略亭、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等背后的故事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老师们与同学们的眼前,大家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肃然起敬。


   
   


瑞金这座城市并不繁华,但却饱含着一种朴实的红色气息。在叶坪和红井两个遗址中,我们看到了曾经革命战士开会的小祠堂,看到了曾经为毛泽东抵挡伤害的大树,以及为纪念革命烈士所修建的纪念塔。我们仿佛在这一座座建筑中以及解说员的句句话语之中,看到了历史的变迁,看到了党和红军度过的艰苦岁月。红军革命是一种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人。

——设计2班 俞梦璐


今天有幸来到瑞金这样一座有着红色革命传承的城市,跟随革命先烈的足迹,深入了解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这里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也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许许多多的革命家都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战斗生活过。瞻仰这样的革命遗址,我感受到了信仰信念的伟大,它为革命战士战斗的提供力量。这次的红色之旅,让我深刻的领悟到:正是先烈们奋不顾身的奉献造就了新中国,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承担起历史的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前行!

 ——设计8班 许润之



在于都探寻“初心源头”


“这里就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吗?真了不起。”一名同学在于都参观时发出这样的感慨,面对宏观的纪念塔、残破的红军烈士遗物,同学们感慨之余,心中更多的是敬意,对长征英雄的敬意,对党领导军队突破重围、保留革命骨血的敬意。设计2、4、8班同学,在设计分部书记胡晓东老师、党员张建中老师、沈国强老师的带领下启程前往长征出发地—于都进行参观学习。

   
   
   
   


在纪念馆中,这件红军烈士曾经穿过破旧的大衣,引得师生驻足观看。一件褪了色的粗棉布大衣,千疮百孔,不禁引人遐思:这件粗棉布大衣是谁的?穿过这件衣服的先烈经历了什么?衣服的破洞是弹孔吗?数九寒冬就通过这件破大衣驱寒吗?一系列的问题浮现在脑海中。棉絮斑驳是岁月的痕迹,衣衫褴褛是奋斗的象征,现在看来依旧令人震惊。


   
   
   


长征是一种精神,是为了劳苦大众而矢志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从这里出发,从这里启程,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依旧坚定信念,顽强抗争。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站在先辈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更应该奋发图强。我们虽身处在和平年代,没有战火硝烟,但是这是先烈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取来今天美好的生活。传承红军精神,做新时代的长征者,肩负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使命,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责任编辑:肖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站在建党百年新的起点,师生重走红军路,寻根脉、传精神。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