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百余年来,一辈辈农大人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为了回望红色足迹,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我们精心组织“百年风雨 稼穑同行”中国农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演,打造一门动人心弦的“大思政课”,不断激励师生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主题展演精心打造学校“赤诚红”“厚土金”“生命绿”三色文化名片,按照历史脉络分为“醒农先锋浸润红色基因”、“扎根大地创造金色希望”、“爱国奉献铸就绿色梦想”三个篇章,包括醒农先锋、热血青春、长征路上、边区考察、科技兴农、协同奋战、勇担使命、初心弥坚八个故事主题。通过朗诵、歌唱、舞蹈、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师生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视觉盛宴、一堂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大思政课、一堂传承农大红色基因的主题党课。
第二篇章:“扎根大地 创造金色希望”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农大人扎根祖国大地,石以砥焉、化钝为利,用不胜枚举的重大科技贡献,彰显出满腔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心。中国农大开启了新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先河,一批批学术大师,带领农大师生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科学研究的伟大事业。农大人始终怀揣爱国热情,立志科技报国,播种金色希望,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种和土地的情缘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
第五幕:科技兴农 扎根大地铸就历史丰碑
微党课之十优秀保留剧目舞台剧《稼穑之歌》已在我校视频中心上线,师生可点击以下图片跳转观看。
(点击图片跳转视频中心网站,观看“百年风雨 稼穑同行”微党课之十《稼穑之歌》)
河北省南部有一个县,地处华北平原,千百年来却旱涝无常、盐碱成灾,庄家颗粒无收,历史上,当地人以制作粗盐为生。如今却成为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县,这个地方,就是曲周县。实现这个巨大变化的,是中国农业大学一代又一代师生,他们坚守“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扎根曲周,为改土治碱、乡村振兴付出满腔热血。
顶着被张庄人民误会的巨大压力,带着党和国家给予的使命,北京农业大学的师生们,扎根张庄这个盐碱最严重的的地方,住的是“三漏房”——几间土房漏风、漏土、漏雨;吃的是“三合面”——高粱面、红薯干、茅草根掺在一起;喝的是“苦咸水”——村里的水又苦又咸,初来的人都免不了拉肚子。他们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新方案,用坚持不懈的毅力、为土地奉献终审的精神感动了村民,众人众志成城,一道战天斗地,使曲周的28万亩盐碱地变成了河渠纵横、路田成方的米粮仓。
1993年,“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当时农业领域唯一一个特等奖,被誉为农业科技的“两弹一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