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系教工党支部参加第三十届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全国协作网学术大会
7月29日至8月1日,第三十届全国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协作网学术大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内蒙古农业大学承办。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教工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教师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大会以“粮食安全 绿色转型”为主题,旨在落实国家新时期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部署,聚焦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探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农业绿色转型的科技支撑体系构建,以及“绿色梦想‘121’行动”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加快推进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转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开幕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教授主持。在主旨报告中,张福锁院士回顾了自己从黄土高原的农家子弟到科学家的“自强不息50年”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中国农业从“吃不饱”到“绿色转型”的发展史。面对新时代青年,他动情勉励青年一代牢记三点:“一要扎根大地做学问,把论文写在田野里;二要敢闯‘无人区’,在前沿领域实现原创突破;三要传承‘科技小院’精神,用‘四零服务’把科技成果送到亿万农民手中。”
植物营养系教工党支部多名成员围绕强国战略、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智能肥料研发、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等领域进行专题报告。党支部书记申建波以《绿色智能肥料创制》为题,阐述了智能肥料对提升养分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作用。党支部副书记丛汶峰聚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享了技术研发与田间应用结合的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可行路径。支部党员们立足各自研究领域,从技术探索、生态机制到实践落地等维度传递专业见解:张林、张芸、王光州、顾少华分别从根际生态、合成生物学、植物-土壤互作、微生物技术维度,解析前沿技术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关联;许稳、侯勇则结合具体行动与县域、流域案例,提供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方案;安志超、金可默分别回顾科技小院实践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各位成员的报告覆盖多维度,为大会学术交流注入支部力量。
7月30日至31日,本届会议还分别组织了肥料产业创新大会、中微量元素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全国绿色吨半粮创建、中低产田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提质增效路径与策略等十个专题分会场,申建波、陈新平、丛汶峰、王光州、李学贤、吕阳担任部分分会场的组织者。同时,本届会议成立了全国绿色吨半粮协作网,参观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果展。
本届大会系统总结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创新路径,构建了以“121行动”战略框架为引领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呼吁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田间地头转化,共同谱写农业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等出席大会。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和学生1000余人,线上4万余人参加了会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