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44期 弗里德里希·奥托·沃尔夫教授

2022-02-07 22:46:10




2022年1月6日下午15:30—17:30,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44期在互联网云端顺利举办。本次讲座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弗里德里希·奥托·沃尔夫教授(Prof. Friedrich Otto Wolf)系列讲座的第四讲,主题为“重构马克思政治生态学的情境:新的实践综合之必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晓萌教授主持此次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飞教授、王莅副教授担任与谈人,40余名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教师、学生通过腾讯会议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张晓萌教授代表学院对沃尔夫教授的系列讲座表示感谢,并期待与教授开展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她还特别介绍了与谈人张云飞教授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绩。





接下来,沃尔夫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第一,沃尔夫教授介绍了自己研究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的简要历程。他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就一直参与欧洲范围内所展开的各种讨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沃尔夫教授还参与写作了由皮埃尔·朱奎因(Pierre Juquin)发起的第一个“生态社会主义宣言”,该宣言后来以英、法、德、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语言出版。


第二,沃尔夫教授梳理了学界关于生态社会主义争论的现状。他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复兴之后,出现了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重要讨论,内容涉及“生态社会主义宣言”、生态女性主义以及如何基于这些问题域来重读马克思等。当前,最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资本、生命网络中的资本主义、以阶级为基础的生态女性主义等问题。在此之上,沃尔夫教授总结了影响争论推进的诸理论难点,它们包括对“市场社会主义”与“经济民主”的定位、现代国家扮演的角色及相关问题、世界市场和“全球商业监管”等。


第三,沃尔夫教授从建设性角度提出了需要深化的五个问题。他指出,一种广义的哲学化讨论需要关注如下问题:一是唯物主义对哲学提出的挑战;二是自然发出的挑战和自然史问题;三是对作为自然过程一部分的人类历史进程的再思考;四是如何构想人类生态学;五是关于当前人类生态政治之综合视角的思考。


最后,沃尔夫教授指出了两个尚未解决的、真正严重的问题:一是如何避免军事冲突加剧矛盾的诸多危险;二是通过创造性和深刻性的危机管理,避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找到其他方法重新实现其统治。


在与谈环节,张云飞教授指出,沃尔夫教授分别从唯物主义问题、自然史问题和作为自然过程一部分的人类史问题来讨论马克思的政治生态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拓宽了研究的视野和思路。张教授认为,关于唯物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界内部是有争论的,部分学者建议把“自然史”翻译成“博物学”,因为博物学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思路,而人类史也应当嵌入到自然史中去研究。另外,张教授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前全球疫情的现实情况,肯定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意义。



王莅副教授指出,生态学问题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而通过生态社会主义的讨论又能够深化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理解。针对讲座中提到的达尔文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王莅副教授结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关通信指出,马克思肯定达尔文将市民社会的竞争原则引入自然史研究,但否认后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将抽象的生存竞争法则机械地搬回人类社会问题分析中。究其实质,他认为达尔文并未发现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真正连接点。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就讲座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积极向沃尔夫教授提问,包括“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生态学两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如何理解萨米尔·阿明关于早期制度化的人类社会向帝国转型的观点”、“如何看待达尔文与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关系”等问题,沃尔夫教授逐一予以耐心的解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这也标志着沃尔夫教授系列讲座的圆满落幕。



责任编辑:w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弗里德里希·奥托·沃尔夫教授系列讲座的第四讲,主题为“重构马克思政治生态学的情境:新的实践综合之必要”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