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一班联合博士生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开展活动

2022-02-08 20:54:4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化理解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年12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一班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立德楼710研讨室共同举行“全球语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本研习会、学术研讨会、宣讲交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21级博士一班班主任庄忠正出席会议。会议由班长周鼎主持。



会议当天是国家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主题活动开始前,全班同学观看了关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访谈纪实,同致敬意,共祭哀思,深切缅怀30万遇难同胞。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通过回望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铭记苦难,同学们感触颇深,誓将历史的警钟铭刻在心。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类学生组织的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是新时代人大学子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历史使命、弘扬时代理论的重要窗口,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立足经典著作、开展文本研讨、共促学术精进的坚实堡垒。本次主题学习旨在通过班级与两大学生组织的“三方联动”,联合打造“三会合一”的创新模式,实现“以学促讲、以学促行”。


01



第一幕 · 文本研习会




经典文本是学术研究的基石。为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及其深刻内涵,全班同学围绕选定的文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展开研讨。


导学探讨


在文本导学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耶旭妍从文本的核心概念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激励青年,培养造就一大批堪当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后,全班同学分为六个研读组,以小组研读的形式对这一文本进行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交流。交流环节结束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讨论成果的汇报展示。



点评总结

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生武姝含对本次文本研习会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从青马研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关于时事政治的学习体会。她表示,通过各位同学的讨论成果汇报可以看出,大家关于这一文本的思考有站位、有高度、有力量。对于任何一种思想、一种制度、意识形态或文本的分析,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总的指导,也需要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而他的每一次引用,都是提醒我们去学习、挖掘、查缺补漏理论知识。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动力,沉下心去提升自我,真正地去探索、去研究。




02



第二幕 · 学术研讨会





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全球语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展开,同学们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传播”两大方面开展了深入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庄忠正担任点评人。




深刻认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底蕴


在研讨会的上半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底蕴”崔筱荻从自身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经历出发,并以美国总统选举为例,针对“民主”的内涵进行了生动阐释。她通过对比中国民主和西方民主的区别,分析了西方民主的局限与弊端所在,强调我们在面对诸多的思潮环境下,应当在价值观上真正擦亮眼睛、明辨方向。崔恩山立足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亲身经历,强调“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的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具有关键作用。在走向教师岗位之后,“爱岗敬业”具体体现在站在学生的角度、说出学生需要的话语。


倪圣茗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西方优秀文化成果。我们有理由自信、自强,坚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如盐一般浸润在我们的生活中。王瀚祺同样表示,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的历史特点、民族特色,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既要秉持自身的文明底蕴和内涵特征,也要在共识性的问题上保持自身的力量和声音。



深入探讨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传播


在研讨会的下半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传播”,杭州表示,文本发表以来的七年里,不仅文化自信被写入了“四个自信”,而且意识形态局面发生了根本性扭转,必须将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来把握和坚持。王翔认为,要继承立足的中国立场,形成中国视野,打破“言必称希腊”的局面,重新反思自由、平等、民主等诸多问题,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于实践。


王菀渟基于国际传播视角表示,如何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如何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如何让世界了解和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徐昕同样认为,面对当今世界,我们不再是以从属的心态来面对西方,过去的路我们更多强调的“特色”,而今天,我们更要在“特色”之外要讲出世界意义,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人类文明新形态。



深度学习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使命


在点评环节,庄忠正老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青年使命”这一问题指出,同学们的发言经过精心准备,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的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学术思考的深度。学术研究对博士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要不断阅读文献、凝练思想、研究真问题。他给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是要熟悉各自学科的特点,了解基础理论和学术前沿;二是要回归基础理论,大量阅读基本文献;三是要拓展视野,努力进行跨学科思考,把握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四是要善于利用各类平台和有利条件,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充实理论材料;五是要多与导师沟通,不断深入思考;六是在论文撰写中要做到研究对象的明确、适中,尽量与当前的学术积累和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一致,不要盲目追热点,要形成良好的论文写作习惯。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大家从各自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出发,从学术研究的各个角度切入,对“全球语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侧面进行了深度剖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底蕴、实践与传播等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庄老师的点评和指导鼓励和启发同学们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学习规划,并将相关学习和研究方法运用到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师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和借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奉上了一场学术佳宴。




03



第三幕 · 宣讲交流会




在宣讲交流会上,博士生宣讲团讲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王菀渟围绕“如何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十九届六中全会理论宣讲实践的思考”做主题宣讲。王菀渟表示,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士生,我们未来都会走向工作岗位,其中很多同学会走向教师讲台,理论宣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大众传播的窗口,是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和发展的技能。



在宣讲中,王菀渟总结了“生动形象法” “身临其境法” “案例分析法” “中外对比法”等四种主要方法,通过生动案例说明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听众直观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和伟大智慧。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在价值层面思考人民大众所需要的、便于接受的话语,用翔实的史料、直观的数据、动人的故事吸引群众、说服群众、影响群众,最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她强调,宣讲一杯水,学习一桶水。学深学透是做好宣讲的前提,以学促讲才能讲学相长。


现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学习此次宣讲的过程中获益良多,真切地感受到博士生班级不同于其他学段班级的鲜明学术特色和思想引领,希望以后能够更多地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活动并进行推广,形成我们自己的学术品牌。




周鼎在总结中表示,“三方联动”、“三会合一”是2021级博士一班开展理论学习的创新模式,希望通过与博士生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主题共建,达到“以学促讲、以学促行”的综合目标。此次会议是这一创新模式的首次实践,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不仅深入引导同学们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也推动了对相关学术问题的前沿探索,拓展理论视野,激发科研热情。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生,我们要把握每次主题学习的契机,将学术研究方向与时代发展潮流紧密结合,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为新时代新征程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转载于公众号“RUC跃马逐梦”


责任编辑:w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1年12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一班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立德楼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