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文明建设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党支部与爱分类公司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3月2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党支部与爱分类公司党支部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党建联建活动。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徐源鸿、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党建专员宋芳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石德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黄志军及师生党员代表参加活动。

徐源鸿介绍了爱分类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和发展规划,分享了公司探索建立以市场赋能垃圾分类长效运营机制的尝试。他提出,面对“居民无参与、源头不分类、垃圾减量难、体系建设难、长效可持续难”的垃圾分类五大难点,必须“一袋式”构建垃圾分类减量与低值利用体系的全链条,采用“前端一袋式、中端一平台、后端一中心”的运营方案,实现源头分类与低值利用最大化。

石德才高度肯定了爱分类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以及推进绿色低碳社区建设的企业贡献。他强调,要系统梳理爱分类公司以党建创新引领企业治理的实践样本,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运作体系,持续推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教学科研事业突破性发展的核心动能,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黄志军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党支部的组织架构与职能定位,并强调了党建联建互相交流工作理念的重要性。他指出,一是要学习党支部建在业务车间、党建与业务有机结合的企业党建经验;二是要学习企业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三是要学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城市建设的工作实绩。

宋芳芳介绍了爱分类公司党支部的“3221”党建工作新模式。爱分类公司将党支部建在分拣线上,以红色赋能、绿色发展为目标导向,紧扣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建强党员活动室、分拣中心党建活动区、党建长廊“三个阵地”;打造一个微信小程序与党员百场宣讲“两个项目”,发挥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两个作用”,坚守回馈社会的“一颗初心”,使党支部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活动开始前,师生参观了爱分类垃圾分类车间、党建长廊以及分拣中心党建活动区。

本次活动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党支部开展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通过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战略目标,联合环保领域标杆企业开展党建联建,着力构建“先锋+”党建育人体系,推动政治引领、学科发展与产教融合深度耦合,探索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与企业实践互促共进的新范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