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基地调研之二十六:探访西北革命重镇 传承红色 边区精神
5月6日-12日,红色教育基地调研组成员来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甘肃庆阳革命老区,进行红色文 化资源学术调研。在庆阳市局的精心安排下,调研组成员参观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山城堡战役纪念馆、陕甘红军纪念 园、马栏革命纪念馆、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革命纪念馆、曲子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旧址、红一军团政治部旧址、 关中特委旧址、邓小平旧居、习仲勋旧居、环县习仲勋红军希望小学等地,收获良多。期间,庆阳市局政治部刘志刚 主任、杜汉平科长,庆城县局夏辉邦主任,环县县局姜华政委、沈浩波书记、解子博副局长、张钟鸣副政委,华池县 局李廷江政委、尚伟主任、杨健主任,合水县局何志博政委、张东强主任,正宁县局张兆阳政委、赵鹏年主任等同志 与调研组成员开展交流座谈,庆阳市局政治部宣传科苟婷婷全程陪同调研。
一、悟“两点一存”,燃星星之火
南梁是西北革命的历史重镇。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党中央 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1929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到陕甘边一带宣传革命真理,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至 1933年,先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1934年初,在南梁附近的四合台选举成立了 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园堡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 事委员会,习仲勋先后当选为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当选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1 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在这里召开。在陕甘边界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 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西北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是在远离党中央,远离革命中心的情况下创建的,是在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沦陷,党中央和各路红军被迫实行战 略转移时,中国共产党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块根据地,是国内二次革命后期我党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它的存在 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 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扬红军精神,铸革命信念
山城堡战役是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于11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亲自部署,彭德怀前线 指挥,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联合作战,与国民党军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决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山城 堡战役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是红军长征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 战。这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根据地的进攻,改变了红军面临的被动局面,展示了红军团结战斗的巨 大威力,鼓舞了陕甘宁根据地军民的斗志,振奋了军心和民心。同时,这次战役的胜利促使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内革命战争,实现了国内和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3年11月3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召开包家寨会议,决定恢复红26军。8日,刘志丹、王泰吉在合 水县莲花寺召开陕甘边红军全体军人大会,正式恢复红26军,并接连粉碎国民党两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陕甘边 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年9月,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与红26军和红27军胜利会师,胜 利结束了陕甘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斗争。1936年2月,红军主力开始东征。1937年9月3日发生的平型关战役是红 15军团改编为344旅后的第一仗,此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 八路军的威望。解放战争时期,陕甘红军改编为西北野战军(后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在陕甘宁边区保卫战和解放大 西北的征程中,浴血奋战,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37年2月22日,红一军团进驻正宁、宁县一带,红一军团军团部驻宫河镇,政治部驻宫河镇王录村,政治部主 任邓小平住农民王度(王振元)家。1937年上半年,中央召开了一、四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中央委托杨尚昆、罗瑞 卿和邓小平同志三人负责,开会地点就在宫河王录村。1937年8月上旬,红一军团奉命撤离正宁、宁县,开往陕西三 原参加改编,奔赴抗日前线作战。
邓小平同志在王录村住了将近5个月,他精干练达,平易近人,生活十分简朴,宣传革命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 懂,深受群众拥戴。
三、保武装割据,兴边区建设
陕甘宁边区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区域设置的一个行政建置,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的 劳苦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实行革命的武装割据所形成的。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 战争时期的性质、辖区、建置和区划都不相同。
1932年3月19日,谢子长、刘志丹带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寺村塬一带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在广泛 动员群众的基础上,陕甘游击队于4月上旬的一天,召开了寺村塬农民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议程有5项:宣布土地法令 和苏维埃政府的决议和法令;成立革命委员会;分配粮食和游击队给养问题;建立赤卫队;号召推翻正宁县豪绅地主 统治。会上经选举成立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由于成立地点在寺村塬,故称其为寺村塬革命委员会。红军陕甘游击 队开创了以寺村塬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揭开了陕甘边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它虽然在时间上只存在了短短的5 个月,但它却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地区创建革命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曲子是红军西征解放的第一个县城,是中央红军走进落脚点后在陇东建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陇东革命老 解放区“老三县”之一。1936年6月1日下旬,彭德怀率中国工农红军西征解放了曲子,曲环工委宣告成立,习仲勋任 工委书记,随后又成立了曲子县,刘昌汉任县委书记,李培福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曲子县下辖8个区。1950年6月, 曲环二县合并为环县,曲子县历时14年。
1937年10月至1946年4月,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部及其770团作为留守部队,奉命进驻庆城县。385旅旅部驻防在 庆阳,770团团部驻防在庆阳驿马关。385旅驻防庆阳的8年期间,集生产、训练、战斗于一体,垦荒屯田,固守城 防,与国民党顽固派开展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39年1月,国民党陇东驻军与地方保安队勾结,向385旅进 攻,挑起了多次武装摩擦事件。385旅在旅长王维舟的带领下,取得了反摩擦斗争胜利,给予敌军有力回击,迫使对 方与我谈判,保证了边区的安定。在训练和斗争间隙,385旅为了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封锁,开展了大生产 运动。不仅保障了部队供应还提供粮食支援前线,并先后办起了光华制造厂、造币厂等13处工厂,解决了边区的日常 供应。1940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成立陇东分区。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边南区建立关中特区党委和苏维埃政府。1937年10月,关中特区更名为关中分 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更名为关中分区抗日民主政府。关中分区第一次党代会在新正县马家堡召开,会议选举习仲 勋任中共关中分区党委书记。1939年5月,关中分区抗日民主政府专员霍维德调往延安后,习仲勋兼任专员和新正县 县长。1941年7月,关中分区第二次党代会在新正县三区上墙村召开,选举习仲勋连任关中分区党委书记。1941年, 关中分区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在分区和各县进行选举试点,摸索实际经验。1942年以后,“三三制”原则在关 中分区得到了全面贯彻,使抗日民主政权得到了巩固,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民主觉悟。
马栏革命根据地曾是关中分区的指挥中心。从1937年2月陕甘宁边区关中特区(后改称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迁 驻旬邑马家堡起,到1941年陕西省委、关中分区机关分别迁驻旬邑马栏,马栏从此成为中共陕西省委、关中地委首脑 机关驻地和首府,并成为陕西国统区地下党组织一切工作的策源地和指挥中心。1945年7至8月,张宗逊、习仲勋在马 栏指挥了爷台山反击战。李先念中原突围后由陕南途经马栏,回到延安。彭德怀曾在马栏部署了西府战役。直至1949 年5月各首脑机关迁离,马栏作为首府存在了十个春秋有余。这十年间,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工委、中共关中地委 领导分区军民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抗日救亡运动、人民支前运动及关中国统区工作,发展了生产和贸易,满足了革 命根据地发展和军民所需,建立了广泛的统战关系,策动了众多武装起义,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计 划,把马栏建设成了关中分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播革命火种,育红色英才
这里是孕育中国革命英才的红色摇篮。抗日战争时期,党和边区的革命干部,大多数出身工农,革命积极性高, 但仍缺乏马列主义基本修养,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尽管此时从全国各地奔赴边区的革命青年普遍有学识和爱国 热情,但也需要尽快改造思想,提高革命干部的觉悟与能力。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部旧址位于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彭绍辉任校长,喻楚杰任副校长。抗大七 分校学员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已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直至抗战初期,关中分区还尚无一所中等学校。边区党组织在旬邑这个革命青年奔赴延安的必经要地,从1938年 至1948年,这十年间,先后有鲁迅师范学校、陕北公学、抗日荣誉军人学校和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等4所革命学校在 此办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众多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的学员,被分配到了全国的各个抗日战场和各 条战线上,为抗日战争和革命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