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维国于2023年7月至8月带领博士生调研团赴河北、湖北、北京、河南、湖南、重庆等地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在实践中总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与成效,把握乡村振兴科学发展规律,探索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巩固乡村振兴根基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彰显乡村价值的显性表达,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将个体联合成为村集体,集中力量办大事,以村集体生产经营方式解决农户生产规模小、村民个体收益低等问题,实现由由个体向集体的转变,以集体生产优越性充分调动村民个体积极性,满足村民共同需求。这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着力共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共同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模式。经调研发现,当前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遵循共性特征的同时,也具有各自发展特性。在实地调研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六地后,调研团队发现,成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农村都有一个共性特征,即村民作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参与者、决策者、监督者及受益者,深入参与了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分配、销售、决策等全过程。例如湖北省保康县中坪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伊始,就始终坚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鼓励村民集中力量,共同开发村集体磷矿资源,统一开采、售卖,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延长产业链并通过村民集体决议,推动村集体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集体化生产经营。2022年,中坪村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人民币,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3.7万元,形成了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强村富民的“中坪现象”。中坪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典型,发展成效显著,它所展现出的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和村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有利于增强全国各乡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中坪村现代化农业使用无人机施肥
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具有“集体”的共性,也具有“个体”的个性。各地乡村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出众多新颖模式。如湖北省保康县刘家坪村联合周边7个乡村,共同打造一条乡村旅游建设路线,采用“村村联建,抱团发展”发展模式,这不仅使当地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了相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扩大了集体经济的“集体”范围,并赋予“一村一品”深刻内涵,实现由“一村”带动“多村”,由“一品”造福多方,促进了“大集体”共同发展,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前牛叫村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土壤条件种植金丝皇菊,由村集体投资建设金丝皇菊产业园并成功创办村级品牌“牛小菊”,走出村集体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新路径。重庆市石柱县华溪村紧紧依托“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组建起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探索培育“1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个公司+N个合股联营项目”的发展新模式。这些集体经济探索标杆为新时代全国58.07万个乡村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团队调研刘家坪村智慧农业农场
团队调研金丝皇菊产业园
二、促进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60%。伴随着乡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提升,相关政务平台的建设、“互联网+”对乡土生活的全面渗透、乡村政务的线上公开、三资管理的透明化、各类政务服务的在线化等基层治理方式的数字化变革已经逐步在全国展开,数字治理基础设施已逐渐完善,乡村数字治理成为可能。
从乡村发展角度来看,乡村发展受到人才、技术等各方面制约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势必需要借助数字技术解决乡村治理难题。一方面,数字治理能够助力产业发展。如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户村采摘园、北李庄采摘园以及湖北省保康县刘家坪村,以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升级和改造为抓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利用数字技术支撑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数字治理能够助力乡村治理。如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齐村建立智慧化网格平台,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心在格中聚”的网格治理格局,网格员通过智能平台为村民高效处理生活事务,创建和美乡村环境。重庆市鱼池村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养老服务事业,打造智能养老服务中心,借助“一键化服务”智能系统,精准满足多层次、多时段养老服务需求,以数字技术提前解决乡村治理未来面临的重大问题。
通过多地调研,调研团发现,要将数字治理真正融入乡村社会还需加强村民主体的数字化素养培育,激发村民参与数字治理的积极性,提升村民参与数字治理的能力,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必然要重视的部分。
团队调研北李庄采摘园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新时代乡村振兴,既要求“富口袋”,更要求“富脑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乡村物质基础的发展可以助力精神文明构建,而精神力量的强大也可以转变为物质力量推动物质发展,所以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这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村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不论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致富,还是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都需要强化村民集体意识、主体意识和担当意识,只有村民团结一致、汇聚一心才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才能培育文明乡风,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
乡村文明建设需要外在引领,更要内在发掘。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的后牛叫村拥有一座传于清朝、保存完好的双进士学堂,其蕴含的深厚的文化资源,为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准备了良好条件。村集体充分利用古建筑所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以此激发村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凝聚了村民向心力,同时也创造了村集体依托该建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机遇。邯郸市复兴区中庄村开设的“康庄大集”以地摊经济吸引人气,以人间烟火慰藉人心,唤起人们的乡土情怀,凝聚乡村的人才力量,从乡村生活中孕育乡村文明,从农耕文明传承中,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
通过此次调研,调研团深刻认识到精神力量对于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替代,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是解决乡村燃眉之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则是解决乡村的持续发展问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让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团队调研后牛叫村双进士楼
立足国情,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根本,只有发挥好村集体的引领带头作用,把握好村民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主动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发展模式,促进集体经济持续性稳步发展,才可筑牢乡村振兴经济基础。数字治理是手段,通过发展智慧农业、人工智能产业,打造数字乡村治理,为乡村信息公开、民生保障、防灾减灾等提供技术支撑,为各主体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效平台,提升村民数字技术素养,以实现技术创新为乡村振兴增档提速。精神文明建设是保障,重塑乡村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唤醒村民集体意识,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创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只有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方面整体把握、通盘考量,持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真正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推动乡村持续性发展,谱写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