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里的家国情怀”主题党日活动

2021-12-08 18:15:52 杜燚镜 向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百年华诞之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广大共产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2月3日,储层地球物理实验室党支部联合地震波传播与成像实验室党支部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开展“书信里的家国情怀”主题党日活动。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把对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对亲人的思念化为一封封充满亲情、爱情和革命理想的书信。品读这些书信,是对初心的再一次重温、再一次叩问,也是一个时代、一位伟人、一段历史的亲历、见证与体悟。党支部成员通过参观校史馆,再读先辈手迹,切身体会老一代石油人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尽心尽力的光辉事迹,承担起新时代石大青年为国找油、奉献青春的责任。                         

1.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储层地球物理实验室党支部、地震波传播与成像实验室党支部党员来到校史馆展厅现场,邀请马梦华老师对朱德副主席、曹本熹院士两位人物进行讲解,观摩书信实体和场馆布置的历史物品。让党员们身临其境,了解朱德副主席的回信背景及内容、曹本熹先生人物的时代背景。这一部分作为引入,烘托出本次活动的主题:书信里的家国情怀。

在校史馆,见到了朱德副主席给石油学子的回信,通过讲解了解到:1957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前身北京石油学院招收的首届学生即将毕业,奔赴祖国各地,钻井专业五四级的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朱德副主席写信,表达了要为祖国石油工业奋斗的决心。朱德副主席很快回信,勉励大家: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们。       

1.JPG

             档案馆马梦华老师讲解朱德回信                        

2.JPG

档案馆马梦华老师介绍曹本熹院士生平事迹        

2. 风高范远,家国同圆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石油工业,然而石油技术人才匮乏。当时我国高等院校没有专门的石油院系,石油学科门类不全,招生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石油工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1952年9月24日,以清华大学地质系、采矿系、化工系的石油组为基础,汇合了北洋大学四个系的石油组以及北京大学化工系、燕京大学数学系的师生力量,建立了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该系的组建拉开了北京石油学院筹建的序幕。

曹本熹先生是国立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化学工程学家、核工业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之外,他更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前身北京石油学院主要筹建人之一。介绍完这些让同志们带着兴趣观看曹本熹院士的记录片。

3.JPG

在档案馆观看曹本熹院士纪录片

记录片中提到,远在异乡,曹本熹院士依旧心系祖国,在与妻子的百封书信中无不体现着如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结合档案员留存的信件,支部党员许旺、田金佺等同志宣读了曹本熹院士给其妻子的信件,让党员们了解到信中的曹院士是如何传达情意的。                                                                                                                   

4.JPG

支部成员宣读曹本熹院士给妻子的信     

3. 初心不改、国之脊梁

曹本熹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艰辛的创业史。从建立清华大学化工系,到创建北京石油学院,到进入第二机械工业部,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立下汗马功劳,他奋斗历程的每一步都有让平常人高山仰止之感。但―个人被怀念之处,往往不是事业的成就,而是人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名言,是曹本熹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他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遗产,但却留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同在石油领域,回归当下,我校的时铭显院士是这一伟大精神的继承者,中国石油大学时铭显教授曾是党的十二大代表,并被中共北京市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研工作者、石油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科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当天,党支部有幸邀请到了时院士的学生金有海教授,并邀请金教授讲述了他所理解的家国情怀,他所认识的时院士是位怎样的先生!

5.JPG

金有海教授分享与时铭显院士的来往信件

4、异乡耕耘,砥砺前行

看完朱德副主席的回信、学习完曹本熹先生的生平事迹,支部成员热血沸腾。从他们的信件内容中可以深深感受他们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且不已的家国情怀。时院士以他“人生奋进无终点,源水长流润无声”的信念,实践着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聆听完金教授分享的时铭显院士的书信交流往事,时铭显院士严谨治学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让党员们无比敬佩,同时也被那个年代浓厚的师生情谊所感动。

绵延千年的书信文字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其不仅仅是维系家园的纽带,也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字里行间,流淌着却是最珍贵的情谊。今天,交通迅猛发展,通讯手段多样化,传统的书信交流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变化的仅仅是传播方式、不变的却是我们的家国情怀。

先人已逝,历史的交接棒已传承至当代青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师周辉主动请缨投入到科左翼后旗扶贫事业当中去,助力当地发展。“这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经历。在这里,将我的所学服务于集体事业,为这里的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在拓展当地中小学生眼界的过程中,周辉深受感触。档案馆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各党支部成员与研支团成员展开激烈的线上交流,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周辉老师和研支团服务祖国的赤诚之心。“国家需要怎样的人才,我就努力成为怎样的人才,青年需要在新时代继续努力,共创佳绩”储层地球物理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向伟在会后讨论环节第一个起身发言,其余党员争相起立,表明服务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6.JPG

党支部成员与周辉老师、研支团成员开展线上交流

7.jpg

党支部成员与周辉老师、研支团成员开展线上交流

5、接力使命,薪火相传

党支部从各位前辈的事迹中学到了他们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鞠躬尽瘁的情怀精神,了解到他们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地学院地球物理系的一份子,我们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使命。

活动最后,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物理系党支部书记张繁昌教授、系副主任张佳佳副教授结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A+学科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胜利油田考察时的讲话,勉励各位党员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发挥专业优势,守护好祖国能源饭碗,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新时代石油事业贡献石大力量。

8.JPG

张繁昌老师和张佳佳老师分享感悟

书信中,有前辈的谆谆教诲,有后辈的自强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家国情怀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活动后大家热情高涨,纷纷拿起纸笔给未来的自己写下一封封为祖国能源事业奋斗终生的奋进书信。党支部成员顾星宇同志写到:“前有朱德副主席对石油学子的殷切期盼,今有习近平主席对石油行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更应该学习好专业知识,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党支部成员杜燚镜同志写到:“石油是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未来的石油科技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综合的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的决策能力。作为石油领域的一份子,我每日怀揣热情和奋进之心,立志要为祖国的石油事业献出属于我的一份力量。”

本次活动让各位党员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需牢记初心使命,练就过硬的本领,将学习到的本领应用到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迎难而上,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能源勘探领域再创辉煌,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杜燚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次党日活动以“书信里的家国情怀”为主题,引领广大党员学党史学校史,体会老一代石油人的光辉事迹,承担起为国找油的责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