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身为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2021-07-08 15:39:47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刘学勇,从事医院管理工作近20年,经验丰富。当医院发出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倡议时,刘学勇主动请缨,奔赴最前线。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疗管理干部,当人民需要、祖国征召,自当挺身而出。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殊,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这个优秀的群体里,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作出同样的选择,疫情不退,我们不撤。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定会阴霾散去,医疗队定会平安凯旋。”出征时,刘学勇这样说。

星夜驰援,尽责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学勇就积极投入到盛京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参与酝酿疾病的治疗防控方案和援助医疗队的人员构成。2月11日,出征湖北襄阳的集结号吹响后,刘学勇早早收拾好行囊,没有时间与家人告别,也没敢告诉高龄的父母,在办公室里已经开始了医疗队的相关工作。出征前,刘学勇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家有高龄父母、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姐姐照顾。母亲多次住院,而这次出发前,母亲刚出院才一周。出发前的那个周末,特意回了一趟老家,嘱咐好家人,关注各种防护要点。安顿下年迈的父母,他随即返回工作岗位,未作片刻停留。

2月12日深夜,南航包机满载驰援湖北襄阳医疗队第一批队员和医疗物资到达襄阳刘集机场,飞行途中刘学勇根据前期了解的当地疫情情况对所有队员提出了要求,并组织医疗队领导小组人员成员下飞机后对大批物资的分拣运输工作进行了分工。所有人员与物资都顺利安置,刘学勇回到驻地房间时,已是凌晨。

2月14日、2月17日,第二批、第三批医疗队飞抵襄阳刘集机场,至此盛京医院援襄医疗队135名涵盖重症医学、呼吸内科、急诊医学、感染病学、传染病防控、医疗管理、护理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会师湖北襄阳,为打赢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打造完美阵容,形成最强合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早一秒救治,就是对生命最大的负责。医疗队来到襄阳之后在辽宁省驰援湖北襄阳医疗队指挥部的指导下,在刘学勇的带领下,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第二天一早便积极主动出击联系进驻医院,制定进驻方案,第一时间成立盛京医院医疗队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感染管理组、护理管理组、心理健康咨询组,并制定医疗支援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诚意,尽显大医情怀。

刘学勇说:“面对风险,每个迎难逆行者都需要勇气。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这是身为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奔忙一线,改造病房

作为辽宁省医疗队医疗管理组副组长,刘学勇率领医疗队相关专家第一时间深入一线,利用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因地制宜流程再造。深入病区后,刘学勇发现,受援医院的病房的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与院方人员深入交流,刘学勇对照图纸,提出病区改造方案,按照传染病管理医疗流程进行重新布局,既满足了感染防控要求,同时合理改进了医疗流程,更为当地医院其他病区改造提供了可行性的借鉴经验。目前,襄阳第一人民医院整幢楼的其他所有8个收治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传染病区都按照此方案进行了改造。

病区改造如火如荼,队员感控培训同步进行。刘学勇心系医护人员安全,在辽宁省前方指挥部的协调指挥下,盛京医院的医务人员主动承担辽宁援襄医疗队全部三批次7个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穿脱防护衣等的培训及考核,包括襄阳市区三家医院以及保康县、南漳县、宜城县和枣阳市4个县级医院。培训教师深入每家医院,累计培训318人,累计培训时长3000小时,并通过严格考试逐一考核通过,做到了全员覆盖、同质化管理、全员感控意识和能力同步增强。

争分夺秒,流程再造。刘学勇辗转多个医院深入实地调研,严抓感控培训,用实际行动兑现临行前的承诺:“我们一起出来战斗,务必全员安全凯旋!”

全面接管,全力救治

刘学勇带领医疗队相关专家与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工作交接、流程改造、完善防护措施后,组织医疗队优势兵力,根据两家受援医院存在的医疗方面的困难,主动要求新成立重症监护病房并全面接管,将散在医院内各个病区的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同时承担两家医院的确诊重症患者和疑似重症患者的专家会诊工作。通过对患者的全面接收,对接管病人逐个进行查体、询问病情、影像及化验报告评估诊断,做了治疗方案调整和药物调整。

刘学勇带领医疗队对襄阳两家规模最大,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进行医疗支援,极大地缓解了两所医院优质医疗匮乏的困境,完善了两家医院的感控管理流程,减轻了两家医院的长时间高负荷工作压力。刘学勇提出新成立重症监护病房,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的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这一举措,解决了两家医院重症患者救治能力不足的燃眉之急,大大提高了重症患者治愈率、有效降低死亡率。通过确诊重症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分类收治,对降低感染风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第二批和第三批医疗队员的到来,辽宁医疗队又相继承接了四个县(市)的支援工作。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枣阳市中医院的医疗队进驻工作一度受阻。接到辽宁前方指挥部的任务,刘学勇随即带领院感专家奔赴现场。通过现场查勘,通过病区空间向外扩展,充分利用原有闲置空间,几乎不用改造,只是向工作区拉了一根网线,就达到了基本合格的的三区和两通道格局,医疗队当天下午即进驻病房并整建制接管一个病区。为了日后枣阳市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刘学勇主动向指挥部请战,主动要求承担该医院的援助对接和管理工作。

不仅如此,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刘学勇安排随队的心理医生深入几个援助医院的病房,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为儿科病房的患儿们从沈阳调集了大量的儿童玩具和图书,让患儿在隔离病区倍感温暖,尽显医者人文关怀。

目前,所有接管患者均病情平稳,向积极方向发展。

远程会诊,争分夺秒

在驰援襄阳之初,刘学勇就开始筹划远程会诊工作,除了利用辽宁省远程会诊中心的资源,还借助盛京医院的信息化优势,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建立重症诊治专家组,为抗击疫情群策群力,为襄阳各地区疫情救治工作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进过实地了解调研,发现沈阳、襄阳、襄阳其他县市地区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救治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刘学勇积极沟通协调下,建立了沈阳、襄阳、枣阳联合远程会诊机制,并取名“三阳开泰”,沈阳、襄阳、枣阳的三方远程会诊,不仅整合优势医疗资源,更让襄阳的医疗救治方案进一步完善,增强了枣阳的医疗救治能力,同时打破了时间、空间及地域的限制,对抗击疫情具有重要意义,切实为患者带来帮助。

虽然目前驰援襄阳的医疗工作和流程已经基本理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见成效,但刘学勇依然毫不松懈、兢兢业业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为了医疗工作更加安全、顺畅,为了每名队员的防护都能够到位,每天晚间都要逐一同援襄的管理干部、病区主任和护士长沟通,了解当前的医疗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忙起来的时候,刘学勇几分钟也不想耽误,经常错过饭点,他说:“现在最模糊的是时间,根本记不得也无需去关心日期、是周几、甚至是几点。每天零点之前睡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两点钟睡觉是常态。最清晰的是工作任务,必须万无一失”。

责任编辑:杨美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刘学勇,从事医院管理工作近20年,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