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献栋,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2007年1月毕业于韩国庆南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兼任山东大学中韩关系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央编译局国家智库核心专家成员,欧美同学会朝韩分会副会长。研究领域包括朝鲜半岛和东北亚问题、统一问题、东亚地区国际关系与政治发展。
讲授课程
《国家安全学》、《国家统一方式案例研究》、《朝鲜半岛政治与安全》。
研究项目
1. 主持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我国发展的国际安全环境与国际舆论环境研究》
2. 主持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冷战时期的美朝关系研究》
3. 主持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结构与安全合作研究》
4. 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研究》
5. 主持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冷战时期的美朝关系研究》
6. 主持2013年横向项目《韩国自贸区(FTA)建设战略研究》
7. 主持2014年横向项目《国际体系转换背景下的朝鲜半岛与东北亚》
8. 主持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项目《航空识别区政策国别比较研究》
科研成果独著
1. 《分断与同盟:韩半岛安全的国际政治(1990-2005)》,(韩文)Korean Studies Information Press, 2008年5月。
2. 《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
3. 《分裂国家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7月。
4. 共同编著
5. 《国际体系的转型:中国与东亚》,新华出版社,2013年8月。
6. 《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协商与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12月。
文章:
1. 《同盟结构、威胁认知与中美战略竞争下美国亚太盟友的双向对冲》,载《当代亚太》,2021年第4期(CSSCI)
2. 《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韩国的对华战略:基于对冲概念框架的分析》。载《国际论坛》,2021年第4期。
3. 《认知偏差、威胁建构与美国对中国海洋战略的政策反应》,载《太平洋论坛》,2022年第12期。
4. 《美韩同盟的运行机制及其演变》,载《当代美国评论》,2019年第3期。
5.《 以构筑和平为中心: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载《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5期。
6.《当代国家统一的几个问题——基于越南、德国、也门等国家统一进程的比较研究》,载《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3期。(CSSCI)
7.《美国“亚太再平衡”背景下韩国的外交安全战略》,载《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3期。(CSSCI)
8.《朝鲜半岛信任进程:背景、特征与展望》,载《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3期,(CSSCI)
9.《由停战协定到和平协定:中国的视角》,载《从停止至朝鲜半岛和平体制》,韩国延世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10.《未来中国的军事安全前景》,载《统一韩国的国家面相与韩中合作》,韩国统一研究院,2014年12月。
11.《Rethinking China-ROK Strategic CooperativePartnership Relation: How to Substantialize It》,载《Strategic Studies》,2013年11月,第20卷第4号。
12.《朝鲜的开发能力建设:以中国的经验》, SUNGKYUN CHINA BRIEF,2013年10月,第1卷第4号。
13.《转型国家的社会分化与政治稳定》,载《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7期(CSSCI)
14.《东亚国际体系转型:历史演化与结构变迁》,载《当代亚太》,2012年第4期(CSSCI)
15.《韩国的外交困境:一个概括性框架的解读》,载《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3期(CSSCI)
16.《韩国的保守主义:特征与影响》,载《国际论坛》,2012年第10期(CSSCI)
17.《朝美关系的发展:回顾与思考》,载《东北亚学刊》,2012年第3期、第4期
18.《从历史中可以看到未来吗?:中日韩和东亚地区秩序》,日本庆应大学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7月。
19.《民族、民族国家的建构与中亚国际体系的变迁》,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2期(CSSCI)
20.《中美关系与朝鲜半岛安全:两种变量之互动机制的探讨》,载《朝鲜半岛与国际关系》,韩国新星出版社,2011年12月。
21.《利益差异、战略分歧和美韩同盟关系的再调整》,载《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1期(CSSCI)
22.《非传统安全合作与东北亚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基于中日韩环境安全合作进程的评价》,载《当代亚太》2010年第5期(CSSCI)
23.《俄朝关系的现状和前景》,载《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第2期(CSSCI)
24.《朝美关系正常化:变量和前景》,载《韩国研究论丛》2008年第1期(CSSCI)
25.《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构建: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视角》,载《当代亚太》2008年第3期(CSSCI)
26.《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载《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2期(CSSCI)
27.《结构、行为、朝核危机和东北亚安全》,载《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1期(CSSCI)
28.《南南冲突:2000年以来韩国的政治版图分析》,载《当代亚太》,2007年第9期(CSSCI)
29.《同盟政治的安全困境——连累抛弃模型的解释力及其局限》,载《国际论坛》,2006年第5期(CSSCI)
30.《驻韩美军与韩美同盟》,载《当代亚太》2004年第11期(CSSCI)
党员个人总结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2020年春季学期成为我从教生涯中遇到的最有挑战性的一个学期。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每位教师和学生个人都程度不同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学生们不能正常返校的情况下,要停课不停学,开展线上教学。线上开课对不少老师来说是个新事物。线上课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能够互动起来,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不但要掌握线上教学的新技术,还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有所获。为此,我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原来课件,使其更生动有趣,对学生更加有吸引力。同时,还尽可能采取一些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最终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春季学期的教学任务。
在科研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进程,很多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对新冠疫情的反应大为不同,也从而使国际关系出现了重大的新变化。国际关系将向何处去?中美战略竞争,美国总统大选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当前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我本人是从事国际关系问题教学与研究的,为了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上学期在教学之余,我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争取跟上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并同时撰写了几篇学术论文。
在育人方面,因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学校有不少学生没有来得及回家,从寒假开始一直呆在学校里。我本人有三名研究生没能回家,两名博士、一名硕士,其中还有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寒假和春季学期的校园十分冷清,完全失去了以往那种因年轻人所在而热情洋溢、朝气蓬勃的氛围。不能出校,没有社会交往,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由,少数民族学生还面临饮食上的不便。这样一种状态长期持续,会影响到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对此,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指示加强与在校学生的沟通。接到院领导的指示后,我几乎每天通过微信与几名在校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进行心理疏导和排解,几位在校学生都感到十分温暖,觉得学校和老师一直在关心着他们。
为了不使他们“无事生非”,有事可干,我组织我的硕博士学生成立了线上研讨论坛,每周一次,每次安排两名学生做主题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发表的主题或是自己写的文章,或是自己收集的认为有研讨价值的文章。这一方法十分有效,通过这一形式,使他们有事可干,在困难的情况下,没有荒废学业。通过一个学期的运行,学生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写作水平都有不少提高。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四有”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待,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在困难的情况下,更是检验每一位教师的标尺。每每自省,虽然感到距离这一标尺尚远,但目标是清晰的。今后我将继续以“四有”标尺要求自己,实现成为“四有好老师”的目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