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系党支部党员风采-杨晨桢

2022-02-25 17:16:13

杨晨桢,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2011年9月至2021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东北大学访问学习(2019-2020)。2021年7月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美国对外政策、美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研究。

讲授课程

当代国际关系经典案例分析

研究成果

1. 杨晨桢:《“修昔底德命题”抑或“修昔底德陷阱”——历史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缘由之不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CSSCI).

2. 杨晨桢:《西班牙佛朗哥政府与美古间的秘密接触》,《史学月刊》 2020年第4期 (CSSCI).

3. 杨晨桢:《美国与古巴断交原因新探——以美国外交档案为视角》,《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1期(CSSCI).

4. 杨晨桢:《“修昔底德陷阱”的来龙去脉》,《中国工人》2014年第7期.

党建活动

参观北京党史纪念馆、学习央视党课、听中国驻古巴大使讲座

党员个人总结

教师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肩负着向学生传递知识、解除困惑的责任,同样也需要做立德树人的榜样,言传身教。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过去,我们的教学基于历史传统更多的是以“教”为中心。现如今,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越来越强调以“学”为中心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同时要关注课程思政问题,以在真诚、平等的交往过程中培育出更多具有独立思考的、爱国爱党的新一代有为青年。

在科研方面,我以为踏实、专注是十分重要的品质。科研是一条相对孤独寂寞的探索之路,厚积才可能薄发。因此,在科研的道路上要守得住寂寞,有坚定的决心去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强烈的意愿让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对我党我国的未来发展有所贡献。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为了高效产出枉顾事情真相或做出其他学术不端的行为。同时,应虚心向同业者学习、交流,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

目前,我还是一个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老师,对于育人科研党建的看法还比较粗浅,希望有机会能和支部老师进行交流。


责任编辑:严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系党支部党员风采-杨晨桢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