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典第35期|厉玲芳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2021-02-23 17:08:17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全院师生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激发师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担当者。

欢迎浙财大财税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厉玲芳老师为我们诵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节选九。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节选(9)


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教育现代化不断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对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增强教育事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微信图片_20210223133854.jpg

1.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要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展开。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教育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通过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民民主素养,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制度建设上先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教育领域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需要以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参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按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教育在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难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知识和能力,建设美丽中国方面,发挥重要引导作用。


教育事业发展要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挥重要作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要求通过教育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求通过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加大全面普法力度,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法治人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通过教育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全党同志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2.进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


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不相同。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当前,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取精神有待提高,特别是经济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因此,要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一流人才培养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要通过教育,使青年人才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全社会要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要把培养优秀人才和吸引优秀人才、用好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他就十分重视人才工作。根据他的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三次大普查,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第一本“人才账”。同年11月,正定下发了相关人才文件,给各类人才安心工作、献计出力吃了定心丸。他亲自撰写面向全国的“招贤榜”一“ 人才九条”。正定当年就引进各类人才46人,在一年多的时间招来了科技人才257人。他还向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发出100多封邀请信,组建正定经济顾问团。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各领域专家欣然应邀。各种人才措施成为正定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3.以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对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教育必须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有大作为、有大贡献。


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创新创造的道路上还面临诸多挑战,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要着力推动教育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中国要强盛复兴,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要大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同时,还要积极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我国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科技发展要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要全面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因此,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制,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一个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领域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吴妍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欢迎浙财大财税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历玲芳老师为我们诵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节选九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