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全院师生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激发师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担当者。
欢迎浙财大财税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李永涛为我们诵读《漫讲廉政》之蚂蚁搬家。
小打小闹拿怕啥,侥幸心理不会查。雁过拔毛影响恶,牢狱教训很深刻。
重要讲话
我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一些扶贫款项被各级截留,移作他用。扶贫款项移作他用,就像救灾款项移作他用一样,都是犯罪行为。还有骗取扶贫款的问题。对这些乱象,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坚决反对、坚决杜绝。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5页
案例
福建省宁德市通过信访举报、项目审计等发现,有人把国家扶贫政策当成“发家致富”的大好机会,借老区扶贫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等事项肆意敛财,影响恶劣。这些问题线索,直指市民政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老区办原主任(正处级)郎华安。
2016年12月,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定郎华安利用职务便利,在老区项目申报、老区资金拨付中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相关单位及个人贿赂42.76万元,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
郎华安为老区服务本是职责所在,可他却以此为据,向帮助过的单位要好处。执纪人员表示,郎华安向基层单位索贿,一般先主动在老区建设项目、扶贫资金拨付上提供帮助,然后“顺便”要求基层单位帮助报销个人发票。比如,2011年3月,他为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修路资金拨付提供帮助,之后便主动联系平湖镇党委原书记魏某某,要求报销发票1.5万元。利用这种手段,他先后向10多家单位索贿。
郎华安“关注”的扶贫项目,一些是基层单位或个人主动申报的,一些则是他主动“要求”基层申报的。比如,蕉城区某乡镇领导反映,2010年的一天,郎华安打电话给他,主动表示当地一科技示范园项目可以申报资金扶持,让该乡镇赶紧组织材料申报。乡镇主要领导觉得该项目可申报扶持的资金少,且手续烦琐,本不想申报,但碍于郎华安面子,勉强口头应承。岂料不久之后,郎华安就打电话催促,并要求乡镇在项目资金拨付后,帮他报销几千元发票。很快,需要报销的发票就寄到了该乡镇。
执纪人员表示,郎华安连宴请亲朋好友的饭钱,也要求有关单位“处理”。2011年至2012年,他在福鼎请亲友吃饭,餐后要求福鼎市老区办结账,前后7次共计9882元,均在当地老区办报销。
郎华安作为老区办一把手,本应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在扶贫攻坚战中发光发热。然而,他放松学习,不思进取,业余时间只顾胡吃海喝,全然忘记了党员干部必须要守住的底线。落马后,执纪人员发现其纪律意识淡薄到了极点,“他甚至觉得单位的钱就是自己的钱,想给谁就给谁,全凭自己说了算”。
落马后,郎华安表示,看着打了那么多的“老虎”“苍蝇”,虽然震惊,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他觉得自己只是吃吃喝喝,拿个百八十的,平均下来每年才三四万,数目不大,只是“小打小闹”,纪委不会查到自己头上。正是这种侥幸心理,让他肆无忌惮,步入深渊。
执纪人员表示,郎华安接受组织调查时恰好59岁,与一般的“59岁现象”不同的是,他不是趁着退休之前狠狠地捞一笔,而是细水长流,蚂蚁搬家,最大的一笔也不过几千元,受贿时间跨度长达十多年。临近退休时,他自以为能“安全着陆”,不料天网恢恢,最终难逃惩处。
郎华安对老区扶贫资金“雁过拔毛”,影响恶劣,教训深刻。一是扶贫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二是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项目单位“养虎为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