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绘城北:当乡村成为最动人的展厅
“把图纸铺到田埂上,把展板摆到稻香里!”
5月15日,文设学院23级环境设计专业《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17组作品集体亮相盐官汪菜文旅工坊。这是继2024年11月19日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为“盐官汪菜”品牌打造视觉IP之后,同一场所第二次化身为“没有围墙的展厅”。

《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17组作品展一角

教工支部党员教师孙婧和崔艺桐与城北村代表蔡腾飞
从品牌LOGO到村口绿地,从视觉符号到空间场景,两届课程、两个专业,在我院教工党支部与城北村党委的同一条红色牵引线下,完成了“设计—展览—反馈”的闭环,也让“党建联建”四个字在田头巷尾有了可见、可坐、可对话的温度。

与城北村党委党建联建签约仪式
第一次展览,党员教师万紫超、徐紫莹带领学生深入盐官汪菜品牌开展调研,通过文献调研、田野调查等方式切实了解盐官汪菜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通过课程建设赋能盐官汪菜品牌,共形成60余套“盐官汪菜”品牌形象设计。同时学生积极投稿参赛,取得良好成绩,“汪菜产品的标志设计”荣获“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标志设计二等奖,部分作品已经得到盐官汪菜品牌方的关注,配合“开坛节”活动,有待持续更近并实现落地产出。

“汪菜”品牌形象和包装设计方案在城北村顺利展出
半年后,教工支部党员教师孙婧和崔艺桐带领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乡村振兴下的村庄人居环境议题,选址城北村村口绿地公共空间,这片空间虽面积小,却承载着村民日常休闲、社交等重要功能,是村庄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现场基地调研、文献查询、村落重要空间参观以及走访问询等方式,对场地环境现状、使用人群、文化表达、未来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完成绿地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方案。
展览办到乡村,不是简单的“下沉”,而是把课堂、展厅、评审会全部搬到需求最前线。党建联建搭台,党员教师揭榜,学生课程接力,将专业教学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让乡村成为最动人的展厅,把设计写在大地上,把青春融进稻花香。
学院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的社会责任,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