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赵九章:星辰大海造中国奇迹

发布时间:2021-06-03 17:03:35

青年赵九章.JPG

青年赵九章.JPG

1943年全家人在昆明合影.JPG

1943年全家人在昆明合影.JPG

1953年赵九章(前排右起)与华罗庚、钱三强在前苏联莫斯科.JPG

1953年赵九章(前排右起)与华罗庚、钱三强在前苏联莫斯科.JPG

中国人造卫星之父赵九章.JPG

中国人造卫星之父赵九章.JPG

赵九章1964年12月27日给周恩来总理的关于中国研制人造卫星建议的信.JPG

赵九章1964年12月27日给周恩来总理的关于中国研制人造卫星建议的信.JPG

2020年,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样品,如期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启行星探测新征程,正在逐渐抵近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为世界各个角落提供高质量导航定位服务;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成功,吹响中国空间站建设号角……一系列重大任务的完成,中国航天史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一穷二白到国富民强从零基础到拥有自己的全天候导航系统中国人自立自强造就了无数航天奇迹。在中国的航天卫星事业上,我们不能忘记一位浙大校友,现代气象科学奠基人赵九章,更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为新中国带来气象学

1907年,赵九章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清贫的中医世家。1918年,11岁的赵九章进入北仓小学读书,第二年五四运动爆发,小小年纪他突然明白:科学不克,何以救国?从那时起,他决定不做悬壶济世的医生不做笔墨为剑的学者,立志科学救国

1921年秋,由于家道中落,勤奋好学的赵九章被迫辍学,父母把他送到一家小店当店员。赵九章没有放弃学业,反而更加发奋。干完一天的活,悄悄点上煤油灯,一直读书到深夜。

半夜读书的事被老板娘发现后被罚一个月不准吃晚饭。不吃饭可以,但不能不读书赵九章把书上的公式剪下放在衣袋里,一有时间就看上两眼就这样,赵九章用了半年多就自学完了中学物理教材。

19229月,15岁的赵九章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班1925年考入浙江工业专科学校(浙江大学前身)电机系,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当时,主持清华物理系工作的叶企孙教授意识到地球物理学对今后建设国家的重要性,推荐赵九章出国深造并攻读地球物理学。

1933年,赵九章被选赴德国柏林大学攻读气象学专业,从师气象学家菲克尔。五年后,获得博士学位的他立即回到了风雨飘摇的祖国。

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声中,赵九章来到西南联大任教虽已是知名教授,但生活十分清贫,他常常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夫人吴岫霞也穿着一条打着几十个补丁的裤子女儿赵理曾出生时的第一件衣服,竟是妻子用袜子改的。有次搬家,赵九章家的全部家当,用一辆小推车就全部装完了,物理学家吴有训说看到九章搬家时东西,我就难过得要掉眼泪。

1944年,赵九章当上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这一年他还不满40第二年,他就提出行星波不稳定概念。在他领导下完成了核爆炸试验的地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1948年,国民党命令中央研究院各所迁往台湾。早就不满国民党腐败的赵九章公开表示反对,他不顾个人安危,一纸电文发给当时的中央研究院院长:八年抗战,颠沛流离,实不堪再动。

城外夜夜枪声,他始终岿然不动。1949527日上海解放,他心情激动地迎接解放军的到来。拒绝去台湾的赵九章,为新中国带来的,何止一个气象学……

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新中国一成立,赵九章马上在国外的学生写信:楚材晋用,终非了局,请他们尽快回来为祖国建设出力。应他号召,叶笃正、顾震潮等后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们,纷纷回国奔赴到新中国建设中。

新中国百废待兴,科学领域更是如此。赵九章马不停蹄,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建设中。他一面与涂长望携手合作,组建联合天气预报中心、气候资料中心就是后来我国气象预报中心和气候资料中心的前身一面毅然扛起筹备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重担1955年,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成立,他即出任所长。

他领导下的物理所,人才济济、新秀辈出中科院院士巢纪平,当时还很年轻赵九章力排众议,破格提拔他为副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周秀骥,毕业后到物理所实习,赵九章认为他是可造之才,破例送他到苏联学习曾庆存早年还在苏联留学,赵九章就极力相邀:你一定要来物理所”;上世纪50年代初,西方国家开始利用计算机做天气预报,赵九章敏锐意识到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便全力支持刚从国外回来的顾震潮进行这方面研究。这些人,之后都成为了新中国科学的创业者和奠基人

1957104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动全世界。第二年,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这一句话,让赵九章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很快,中科院成立了581,上级问他交给你一项新任务,要隐姓埋名,要中断所有科研,不能再发表任何文章,你能不能做到?赵九章不假思索只说了一句只要是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就这样,他担任副组长负责卫星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可造卫星的困难,一点儿不亚于造原子弹。没有技术没有资料,哪儿凭空变一颗卫星?而当时,法国也准备发射第一颗卫星,日本的人造卫星也在计划当中。

东方红1

主席说:鸡蛋大小的卫星我们不抛!中国的人造卫星,不光要赶在他们前面,还一定要比他们的大,一定要比他们的有分量!

当时,中国对于卫星研究既没有技术更没有相关资料,赵九章就带着团队赶赴苏联,希望从老大哥那儿取经只看了一眼卫星外壳构造下狠心说:靠天靠地靠不住,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必须有自己的卫星!

赵九章带领团队回国后,开始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研制人造卫星艰难征程。他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自力更生,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重要建议。先从探空火箭搞起,再搞小卫星,第三步再搞大卫星。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赵九章与同事们一点点摸索、一点点研发。小到仪器舱各种仪器、大到无线电遥测系统、雷达跟踪定位系统……累了,他就趴在资料上睡会儿,饿了,他啃馍就白开水。

举步维艰的卫星征途终于被他们撕开了一道口子。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们研制出了人造卫星使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

196410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超级好消息让赵九章心中燃起熊熊火焰,卫星研发一定要加快在赵九章提议下,1965年,我国人造卫星工程正式立项,他成为总负责人。

经过集思广益,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1米直径近球形72面体,取名为东方红1

攻坚克难五年后,1970年,继原子弹和氢弹爆炸之后,中国又一次让全世界侧目。这一年424日,承载了全中国航天梦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冲上天这一年,赵九章虽已离开人世,未能亲眼见证,但那呼啸着划破清冷夜空的长征一号火箭,已带着他毕生夙愿,一飞冲天,永载史册。

2020年,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孙书剑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他从事微纳卫星轨道控制与编队技术的研究,现已承担了918颗卫星的研制任务。他参与的皮星二号任务于2015920日搭载长征六号新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次任务以一箭二十星打破了当时亚洲一箭多星的记录。他说,他是新一代中国航天人的缩影,将继续践行科技强国的梦想,向浩瀚星辰传递“中国名片”。

责任编辑:浙江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浙大校友,现代气象科学奠基人赵九章,更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热度榜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