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稚趣”绘就非遗新画卷——党员带队社会实践团走进四川越西,绘就美育赋能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千年古画与非遗邂逅高原小城,一幅幅古意盎然的画卷正悄然在越西展开。6月27日,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教工党支部党员王可欣带领暑期社会实践团让“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走进越西,联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中共越西县委、县政府、宁波驻越西帮扶工作队共同策划的“灵山稚趣:古代绘画中的锦绣山河与耕织记忆”主题特展,在越西县山海情·越西游客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迅速成为当地小朋友和家长们津津乐道的“暑期打卡地”。

本次特展依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分为“十大名画”“儿童世界”“桑麻陇田”“巴蜀风光”四个单元,精选44幅经典画作,《步辇图》《婴戏图》《蜀山行旅图》等传世名作悉数亮相。孩子们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高清古画,聆听专业讲解,还能通过观看AIGC古画视频“穿越画中”,沉浸式体验古人生活图景,感受AI赋能下“古画动起来”的创新活力。
“以前觉得古画离我们很远,现在像真的走进画里一样!”来自越西县蚂蟥沟小学的小朋友眼睛里闪着光。他一边看着大屏中动起来的古画,一边向实践团展示他刚完成的拓印作品。除了复现历代绘画大系的经典作品,本次展览还精心策划了非遗手作体验等特色活动,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亲手制作团扇、绒花与传统拓印,体验古代工艺的独特魅力。“我最喜欢的就是拓印,上面的花纹和古画里的一样,真是太好看了!”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美育小讲堂”作为此次实践的重点内容,同样赢得了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实践团成员们不仅讲解了古画中的“二十四节气”,还结合AI媒介素养培训,教孩子们如何用可灵、即梦等AI平台让古画“动”起来。与此同时,实践团还邀请到了与光同尘资深讲师、AI导演阿木莅临现场,为小朋友们讲解AIGC技术如何让古画焕发新生活力,赋能媒介素养。

“我想让上面的兔子打滚,下面的兔子吃草!”“我想让画里的小朋友转圈圈!”……课堂上,小朋友们跃跃欲试,惊奇惊喜。“我们希望通过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把原本‘卷轴里的中国’以更加活泼生动的形式带给小朋友们,赋能乡村美育建设。”实践成员介绍道。
本次特展将持续到8月31日,它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项扎实推进乡村美育与文化振兴的创新探索。“灵山稚趣”特展与同期设立的浙江大学出版社图书捐赠专区,共同构成了浙江大学与越西县政府一起打造的大型公益文化项目“星耀阿依”的子项目,形成“展览+阅读”的美育联动,为建设融合教育、公益与人文关怀的乡村文化工程提供深度支持。

在支部党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正带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从高阁走向乡野、从书斋走向课堂、从展厅走向田间,把古画变成新故事,把非遗变成可参与、可创造的生活方式。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推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创造性转化,让“大系”之光进一步激发乡村儿童美育潜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新动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