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同聚、三务共进 ——“强国行”专项行动案例
一、典型事迹提炼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支部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深入贯彻“红色根脉”思想传承,对标“七个有力”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与作用。支部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验收,专业通过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和省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国家级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结题验收。通过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服务,实现了党务、业务、服务的互促共进,做强、做精、做实“三心同聚、三务共进”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特色做法概述
(一)不忘初心,党务引领
1.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
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定每月第一周的周四下午为主题党日固定活动时间,并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为党员每日必修课。
2.线上线下双阵地建设
搭建“线上+线下”双党建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号展示支部政治理论学习风貌,宣传工匠精神;同时建设线下“党员聚心工作室”,组织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红色书籍阅读、“支部党员讲党课”等学习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学习联动,双阵地教育联通。
3.课程思政深度融合
创设“画像—循证—增值—融合—反馈”的课程思政五步教研法,建设课程思政网站和特色案例库,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主阵地,实现了专业教学与党建工作的无缝对接。
(二)凝聚匠心,业务精进
1.校企合作新模式
支部紧密贴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省级高水平建设任务,聚焦机电产业智能化制造的前沿趋势,积极引领并深化校企合作模式,联合行业领航企业,共创“康思特企业学院”与“特斯拉企业学院”两大教育合作平台。重点实施产业定制化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协同培育兼具高水平技术技能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力争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打造成为“浙江样板”,引领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支部党员对接服务海亮集团等企业18家,开展党务联合交流讨论8次,指导企业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000余人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00余名,开展浙江省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2项,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课题6项,到账经费92.4万元。
图片1
2.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党员作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按计划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师团队建设,以党建领业务,以党建促育人,获第三届浙江省技能大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赛项一等奖。
3.匠人楷模团队传承
建立由“冠军教练、技能大师、首席技师企业专家”组成的匠人楷模团队,弘扬“工匠精神”,将刻苦钻研、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匠心得以传承。支部党员陈伟获“浙江省技术能手”、柯良获“绍兴市人民政府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等多项荣誉。
(三)满怀热心,服务提升
1.校企联合服务企业
支部与多家企业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开展“党务联合、人才联培、科研联建、活动联办、榜样联动、品牌联创”六大活动,助力企业技术升级和人才培养。
2.“党建+专业”双引导师制
实行“党建+专业”双引导师制,确定导师学生结对名单,党员导师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导师共指导学生500余次,获国家级学科技能竞赛7项,省级学科技能竞赛48项,授权专利22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项,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和专业技能双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
图片2
3.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成立“党员公益服务团”,深入科技馆,开展“助力乡村科教、追梦科学之光”科技教育乡村行讲座、“microbit趣味编程”小学生机器人课程,做到科技教育从娃娃抓起;帮助和支持西部高职院校的技术提升与专业发展,有效提升了支部党员思想认识,积极展现了党员的担当。
图片3
三、工作案例展示
(一)校企合作案例
支部联合康思特企业等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打造产业定制化人才培养计划。为浙江宝旌碳材料有限公司员工开展线上技能培训,现已顺利完成两年半的学业。
(二)技能竞赛案例
支部党员获第三届浙江省技能大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赛项一等奖并将代表浙江参加2025年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三)公益活动案例
党员公益服务团开展“助力乡村科教、追梦科学之光”讲座和编程课程,为乐山市“蓝鹰之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供教师创新能力培训,有效提升了支部党员思想认识。
通过以上典型事迹、特色做法和工作案例的展示,充分展现了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