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员“科技副总”赋能产业,激活“产学研”融合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28 15:45:12

近年来,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依托海洋生物医药学科优势,海洋生物医药学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路径。凭借党员科研骨干的先锋力量,推动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地方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助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党员担当,科研扎根产业一线

支部党员余方苗副研究员派驻浙江中科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以“科技副总”身份深入企业一线,依托专业优势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余方苗副研究员以党员标准践行科技服务使命,其研究方向与浙江中科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海洋生物基新材料研发、产品性能升级领域的需求高度适配,且双方有良好合作基础。他多次深入企业车间,梳理出“生物基材料制备周期长、成本高”等痛点,结合自身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材料改性的研究积累,组建专项小组制定攻关方案,协助企业获批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同时,为企业研发团队提供技术培训20余次,助力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产学研融合注入动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23年支部党员陈艳副教授与浙江自贸区宝星生物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市级博士创新站,充分发挥其在海洋药学及合成微生物学领域的专业优势,与企业形成深度理论技术互补,取得了丰硕的产学研合作成果。合作期间,双方围绕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和高值化利用展开联合技术攻关,陈艳团队累计入企业服务30余次,共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联合发表SCI论文4篇。此外,博士创新站还为企业培养多名专业技术人才,联合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该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升级,也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成功范式,实现了学术价值与经济效应的双赢。

二、党建引领,筑牢产学研融合根基

支部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赋能地方产业发展”为核心指引,紧密结合海洋生物医药学科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构建“党建+学科+产业”深度融合机制。支部紧紧围绕海洋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明确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的全过程,推动科研工作既瞄准国际前沿,又扎根产业实际,不断增强学科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能力。通过定期开展政策学习、专题研讨和战略对接,引导党员深刻把握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战略意义与发展机遇,强化使命担当,使支部真正成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推进产学研融合的具体实践中,支部积极发挥组织优势,推动党员科研骨干主动跳出实验室“小圈子”,融入产业实践“大战场”。从精准对接浙江沿海地区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需求,到跨学科组建党员技术攻关团队,再到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支部全程参与、主动作为,让“红色基因”贯穿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条。通过建立“企业出题、支部答题、党员攻坚”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一批海洋药物、功能性海洋食品等关键技术突破与落地应用,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赋能产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三、展望未来,续写融合发展新篇

面向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学科党支部将持续深耕“党建 + 产学研”协同发展路径。一方面,进一步发动党员科研骨干下沉企业,聚焦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开展靶向性科研攻关,让实验室的“创新火花”更多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完善校企合作对接机制,推动更多高校技术成果适配企业生产需求,同时依托科研实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既懂科研又熟产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产学研融合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从校园实验室到产业生产线,从党员担当到支部引领,海洋生物医药学科党支部正以实际行动书写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地方发展的答卷。这场“红色科研”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联动,必将为浙江“两个先行”战略实施、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更多“海大智慧”与“支部力量”,让党建红持续点亮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前行之路,驱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


责任编辑:李西会,芦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持续深耕“党建 + 产学研”协同发展路径,推动党员科研骨干主动跳出实验室“小圈子”,融入产业实践“大战场”。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