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技术赋能 高校支部助力海上党建“航行”——浙海大信工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航行的支部”实践总结
舟山作为承担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等战略的“千岛之城”,长期面临海上党组织覆盖、党员管理及作用发挥等治理难题。2023年起,舟山市创新实施“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工程,通过跨领域联建机制组建128个海上党支部,覆盖5000余名涉海党员和1.19万艘船只,形成“百船引领、千船示范、万船竞发”的基层治理格局,为全国海疆党建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此背景下,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以下简称支部)积极响应,充分发挥信息学科优势,深度融入“航行的支部”建设。支部立足理论研究,紧扣专业特色,撰写《“航行的支部”双轮驱动破解海洋通信难题》。文章以“党建引领+技术赋能”为视角,深入剖析海洋通信基础设施薄弱、应急响应滞后等现实问题,创新性提出“党建搭台、技术唱戏、民生受益”的海洋通信治理新路径。
在2025年5月16日由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党建研究会主办的“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座谈会上,该论文作为舟山市党建研究会征集的28篇优秀成果之一,引发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与深入交流,为海上党建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充分彰显高校支部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能力,成为“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深化对“航行的支部”实践模式的理解,支部代表于座谈会当日上午参与实地调研。在朱家尖客运中心“共富驿站”,深入了解党建服务阵地在渔民转产转业、旅游经济共富中的作用;登上先锋船“新锦屏”轮,实地考察交通客运领域党组织在应急救助、安全监管中的运行机制;在普陀区海洋经济发展局“航行的支部”综合服务中心与“海上融治理服务中心”,调研党建引领下的暖心服务、安全生产保障及“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至龙湾码头渔业生产一线,走访执法服务领域先锋船党支部,学习党建引领渔业安全生产与产业链升级的实践路径。
系列调研让支部成员深刻领悟到,“船头有支部、党员在身边”绝非一句简单口号,而是海洋治理领域生动实践的真实写照。海上党建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渔业生产、交通服务、基层治理等一线场景的务实举措,每一个“航行的支部”都是海上治理的坚实堡垒。通过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海洋治理的强大效能,让党旗飘扬之处,皆有治理创新的活力与为民服务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