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艾林针织:共富路上的“针”功夫与“织”慧经,“非遗共承,与浙同富”实践小分队出发啦!
当非遗纹样跃动在现代针织面料上,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能迸发出怎样的共富密码?这个夏天,在非遗传承与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下,身着含有扎染元素,印着烫金字样队服的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共承,与浙同富”实践团以非遗传承者与产业探路者的双重身份,走进诸暨艾林针织有限公司,在经纬交织中,探寻非遗与针织产业的融合之路!
诸暨市艾林针织有限公司


6月30日,实践团怀揣着对非遗与产业融合的探索热情,踏入艾林针织有限公司。诸暨市江西商会副会长、艾林公司董事长张忠林先生对实践团热情接待。
探秘企业运转中枢
车间: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走进生产车间,机械运转声此起彼伏,仿佛奏响一曲激昂的产业发展乐章。工人们身着统一工服,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布料裁剪精准无误,每一刀都蕴含着对工艺的严谨态度;缝制细腻入微,针脚均匀细密,尽显匠心;整烫工序考究,让成衣焕发完美形态。


仓库:共富路上的物资枢纽
步入仓库,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却又井然有序的布料与成衣。这里是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关键枢纽,一箱箱货物,连接着车间的辛勤劳作与消费者的满心期待,见证着产业链的稳定运转。
这些物资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成果,更是共富实践的生动写照。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带动上游产业发展,到生产过程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再到成品发货满足市场需求,每一个环节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众多劳动者在这里获得稳定收入,实现生活改善,让“共同富裕”从口号变为现实。


员工餐厅:温情满满的“能量补给站”
员工餐厅内,简约的装修风格搭配橙红色座椅,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桌上残留的餐具、水杯,无声诉说着工人们在此用餐、交流的日常场景。
虽然没有奢华的装饰,但这里处处体现着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干净卫生的餐食、宽敞明亮的环境,让员工在忙碌工作之余,能够享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这份人文关怀,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也为共富之路增添了温情色彩。

深研非遗与服饰的交融之妙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与张忠林董事长展开深入交流。团队围绕企业创业历程、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等问题与董事长进行探讨。
同时,实践团提出将非遗纹样运用到服饰印花、刺绣以及开发周边产品的创新想法,希望通过“非遗+产业”的模式,推广当地非遗文化,助力企业品牌升级。

张忠林董事长对实践团的创意表示高度赞赏与支持。他兴奋地说:“年轻人的想法充满活力,这正是我们企业发展需要的新鲜血液!非遗文化底蕴深厚,与我们的产品结合,一定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双方还就未来合作方向、合作模式展开深入讨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为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实践启示:共富新路径,未来可期 !
此次对艾林针织有限公司的参观实践,让“非遗共承,与浙同富”实践团收获颇丰。启示我们:挖掘非遗技艺价值,将其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既能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又能以产业发展带动共同富裕。
未来,实践团将继续踏上探索之旅,寻找非遗赋能共富的多元模式,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贡献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