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非遗赋能 共赴乡村

发布时间:2025-07-25 18:59:56

“非遗新语传承团”怀揣传承与创新使命,奔赴乡村大地。我们聚焦非遗陶艺、艺术产业、乡村共创及乡村建设,以实践为笔,书写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贝茨建筑工程师学院)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深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总书记走访考察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同时了解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与精神,来到当地的红色纪念馆,展开一系列的当地调查与探索。

社会实践3

师生们重点参观了反映浙西革命斗争的展区,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和场景复原,深入了解了以淳安、遂安为中心的浙西地区革命斗争史。

踏入陶艺工作室,与非遗陶艺人们围坐。他们粗糙却灵巧的双手,揉泥、拉坯、刻画,将泥土化为灵动器物。我们上手体验,在歪扭的造型里,领悟非遗传承的坚守。每道纹路,都是岁月沉淀的故事,让我们深知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乡土文化的根脉。

社会实践1


以前,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看陶艺制作, 画面再美也摸不到真实的陶泥。今天亲手体验拉坯,感受陶泥在指尖的触感,看着泥团在自己手中慢慢变成瓶子,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难以言喻。这正是非遗体验的意义一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它

漫步艺术馆与艺术产业基地,看艺术如何激活乡村空间。废旧建筑变艺术展厅,传统元素成创作灵感。和从业者交流,明白艺术产业能串联非遗、文旅,为乡村造血。这是乡村发展的新可能,用艺术打破边界,让乡村既有古韵,又具现代活力。

与村民携手艺术创作,田间地头、老宅院都成画布。把创作过程搬上直播,网友惊叹乡村的艺术创造力。我们化身“乡村推荐官”, 推介非遗手作、特色物产,订单纷至沓来。直播架起桥梁,让乡村价值被看见,村民笑着说:“咱的日子也能这么‘潮’!”这是非遗与数字时代的碰撞,让乡村振兴有了新玩法。

考察亚运村与新农村建设,看见传承与发展的融合。亚运村融入地域文化符号,新农村保留乡土记忆又升级设施。这启示我们,非遗传承要扎根乡土,也要拥抱时代,让乡村在守护传统中,大步迈向未来。

非遗新语传承团的旅程,是一场与乡村、与非遗的深度对话。我们见证非遗在乡村的生命力,也探索出艺术助力振兴的路径。未来,愿以更多创新实践,让非遗“活”在当下,让乡村“火”向远方, 让传承与振兴的故事,持续书写动人新篇!

社会实践4



责任编辑:王子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建筑艺术学院(贝茨建筑工程师学院)师生调研红色革命文化与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总书记走访考察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