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绽放青春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2020年7月13日至18日,由浙江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党支部党员组成的“绽放青春,筑梦下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淳安县“大下姜”区域(枫树岭镇、大墅镇)进行民宿调研、毛竹产业调研、基层人物专访、垃圾分类知识宣讲等活动,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在调研过程中,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大学生网报、中国大学生之声等多家媒体以及浙农林工程研究生党建、林苑工程等微信公众号都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多角度宣传报道,淳安电视台对实践团队进行了专题采访,并在“淳安新闻”栏目播出。
宣传报道情况 成果丰硕
中国青年网以“浙江学子“三下乡”开展民宿调研:民宿富乡村,享受慢生活”、“浙江大学生开展基层人物专访:做脚底有泥土香味的基层人”、“浙江高校学子专访下姜村姜丽娟:行走的返乡创业代言人”、“浙江学子专访基层选调:立足小下姜,寻觅大下姜”、“浙江大学生团队赴大墅镇进行竹产业调研活动”等为题对实践团走访调研下姜村民宿产业发展、基层人物、大墅镇竹产业调研进行了详细报道。中国大学生在线以“浙农大学生三下乡普及垃圾分类,助力美丽中国”为题对实践团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活动进行了深度报道;此次活动得到当地村委班子、村民们的认可和赞许,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大下姜”区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下姜”区域是指淳安县下姜村及周边地区,包括枫树岭镇域28个行政村和大墅镇4个行政村,面积约34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1872人,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关怀下,下姜村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发展“大下姜”区域的产业经济,已逐步从一个落后偏僻的小山村成为美丽乡村的治理样板。
垃圾分类 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
实践团同学们与下姜村村委书记、村委委员、驻村干部等通力合作,通过设点宣传、逐户派发垃圾分类倡议书和宣传资料、粘贴分类规范、游戏互动等形式开展“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活动,使当地村民深入了解垃圾分类意义,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村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宣讲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针对村民的疑惑、遇到的问题,团队成员们耐心细致地解读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详细地介绍了四类生活垃圾以及在家中如何区分类别、投放垃圾等操作情况。据统计,当日活动覆盖枫树岭镇下姜村、乍尔村、窄堨村、源塘村等多个村庄,参与人数累计三百余人,发放宣传资料、奖品两百余份。
大墅镇毛竹产业调研 产品升级和扩展销售渠道
大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村民一对一沟通等形式,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村民、竹编匠人代表何亚州等就大墅镇毛竹产业的发展现状、竹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民宿产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并针对大墅镇竹匠工作室和竹制品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升级和扩展销售渠道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基于生活和文化表达创新形态;二是转型升级生产组织形式,采取驻厂集中生产与农户分散制作的灵活生产组织形式,着力加强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完善发展机制,构建精准多元的竹制产品营销推广新平台。
基层人物寻访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另一方面,实践团成员对当地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返乡创业青年代表进行了专访,如枫树岭镇下姜村选调生李晓鹏、下姜村党总支委员兼下姜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丽娟、枫树岭镇人大办副主任方琳、枫树岭镇民生事务办副主任汪文聪。“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像方琳同志这样千千万万扎根基层的工作者最真实的写照,“踩在祖国大地上,鞋上沾着故乡的泥土,我心里特别踏实与自豪。基层工作的魅力就在于这里的每一丝变化,都有我的身影。做脚底有泥土香味的基层人,挺好!”他们的话一直萦绕在耳边,团队成员感到十分振奋,心中充满了力量。在“大下姜”区域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一群年轻的、敢干事、脑子活、思路清晰的领导班子和基层工作者,李晓鹏这一批“95后”大学生正构筑起一幅中国乡村要发展、强振兴的绚丽底色。
未来展望 助力乡村振兴不停歇
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不会停歇,大家纷纷表示,下一步将结合自身的竹木课题研究,继续为“大下姜”区域竹产业转型、创新和发展的落地建言献策,让竹农的钱包更鼓,农民的生活越过越好。另一方面,要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从自身做起,以此影响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去!要持续发出基层人声音,讲好基层故事,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基层、走进基层,期待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了解家乡、认同家乡、服务家乡,将来“回巢”建设家乡,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凝聚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