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党支部通讯材料

2021-03-12 10:24:50

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

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党支部主要事迹

       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党支部于2014年10月成立,现有党员14人,包括正式党员11人、预备党员3人,由木材科学与技术、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以及竹资源与高效利用专业组成。

       支部工作以充分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专业”模式,充分发挥“工程特色”,注重“知行合一”,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员管理与成长培养”、“学术创新与科研成果推广”、“志愿服务建设”等主题活动。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教育管理有力,支部建设工作规范高效

       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单周四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决贯彻“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支部星级评定等工作。不断提升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学习党章党报等党内文献,时刻以党章、党规为镜鉴,约束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把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据统计,近三年组织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交流会、新思想新精神专题研讨会等三十余场理论教育活动。例如,2018年5月,支部通过集中学习、支部大讨论、个人学习汇报、专家点评、专题党课等形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支部以每月14日为支部主题党日,制定支部年度主题党日活动计划,进行集中学习、开展志愿服务等。组织党员赴“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余村、杭州党史纪念馆、金华郑义门开展现场体验教学和入党宣誓活动,增强党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积极组织支部成员按时参加网络平台学习和校内党课集中培训。先后组织集体学习书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撰写心得体会并召开专题交流会。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要求每位党员每月主动、按时、足额缴纳党费,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

       二、组织监督有力,支部民主生活生动鲜活

       党支部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突出支部政治功能,扎实开展纪律教育,每学期安排专家教师给学生做学术道德教育报告,教育全体党员规范自身学术行为,严守学术道德底线。每学期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会前,支委会成员之间、支委会成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之间互相开展谈心谈话;会中,要求支部党员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对照,查找短板,补齐短板,党员之间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督促全体党员认真整改,制定支部及党员个人的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

       支部建立党员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党员1+1”,要求老党员在组织学习与科研上“帮扶”新党员。开辟“党员服务热线”和“志愿服务岗”,健全“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帮扶机制,对学习有困难、生活有困难、品行有偏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重点帮助与指导。

       支部坚实推进培养工作,通过党员驻班、党员联系寝室等制度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制度,做到“全面培养与考察,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夯实党员发展的工作基础。2017年起支部实行向上级党委年终述职制,并向全体党员汇报年度工作情况。近年来,党支部在党建和意识形态领域未出现过突出问题,未发生过影响安全稳定的重大事件;党支部成员及支部所在学术团队或科研组织未出现违法违纪、违反学术道德等问题。

       三、凝聚党员有力,学术创新引领作用凸显

       支部积极发挥支部政治引领作用,注重理论学习与学术创新、科研实践、技术推广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主体意识;通过搭建本研互助、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了你学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并通过半月汇报制度,及时总结和激励支部党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学术汇报、课题成果报告等活动中,鼓励党员带头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认真钻研学科知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党建工作引领学术创新。

       三年来,支部党员发表学术论文142余篇(SCI论文74篇),其中第一作者71篇,专利21余项。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典型,支部党员姚秋芳、王超、王汉伟同志先后评选为“北美枫情杯”2017届、2018届、2019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韩申杰、熊业、陈逸鹏分别获2016届、2018届、2019届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6人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7人获国家奖学金,1人获浙江省“十佳”大学生称号。支部党员及积极分子初次就业率100%,9人考取中国林科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支部注重发挥榜样力量和典型示范宣传工作,2016年9月30日,浙江新闻以“农林大新一代气凝胶惊艳亮相”为题报道了支部党员王超先进事迹。学校新闻网以“工程学子王超研究成果在《自然》旗下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为题报道了支部王超等党员先进事迹,该团队对传统气凝胶制备工艺进行颠覆性革新,首度以纯天然的植物为原料,可用于制造宇航服、消防服或节能建筑涂料等。以“【农林故事·人才培养】收获秋实累累,等待芳华来年——访第五届红绿标兵姚秋芳”“姚秋芳同学喜获2016年度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为题,专题报道了支部党员姚秋芳的先进事迹等。

        四、志愿服务有力,服务乡村振兴成绩突出

       支部通过“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充分结合自身学科团队师资力量优势和自身专业技能,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到地方进企业、到农村进农家、到基地进田间的“三到三进”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与技术服务作用,真正践行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红色“1+1”党建特色品牌。2016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响应“双百双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支部与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白牛村、丽水市遂昌县新路湾镇濂竹乡开展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周末和寒、暑期主动下乡,宣传“五水共治”,有效助力剿灭劣V类水。支部党员还通过宣传册的发放、海报的张贴,与农户进行面对面讲解,以多种方式将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的知识传达给当地的农户,为当地的电商农户免费提供山核桃产品外包装设计方案,向当地的20余家农户免费提供民宿改造建设方案,为农民增收寻找新的途径,获得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高度评价。

       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校庆60周年等时间节点,支部党员代表赴湖州等地寻访优秀校友,见证乡村巨变,记录农林学子服务乡村发展;前往周边社区、中小学和远郊农村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绿地养护,宣传生态型校园建设,在校园内开展“少一点垃圾,多一份绿色”环保宣传等活动。三年来开展本研互助-考研交流会二十余场,邀请支部党员中海外学习背景的同学与本科生交流,指导学业生涯规划,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了学习榜样与示范引领作用。

      今后,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党支部将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工作要求,牢记党员宗旨与使命,扎实推进支部建设。更好地围绕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学术创新、社会服务、示范引领等主题,不断提升组织工作内涵,进一步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支部星级评定等工作。教育全体党员规范自身学术行为。要求支部党员结合自身实际。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