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浙师大“国学热”持续升温

2021-01-19 15:38:35

编者按:“三全育人”是推动高校思政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宏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我省同时也是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区、市)。“三全育人”如何更好推进?本期推出“三全育人”新路径系列报道第二篇——

□本报记者 汪 恒

做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喀麦隆当地时间2月18日,浙江师范大学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里张灯结彩,一场热闹喜庆的元宵喜乐会在这里举行,吸引了近百名孔院学生及当地民众参与。浙师大2017级研究生张向东是这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他和同伴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热情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异国的学子们,在当地掀起一浪浪的汉语学习热潮。

近年来,浙师大大力推动“五位一体”的国学文化传播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社团、赛事、校园节日和实践等诸多环节,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一条路径。

融入课程 畅通学习传承渠道

今年春节,浙师大2016级学生王紫薇把自己的剪纸作品摆到了家中最显眼的地方,亲友们纷纷点赞。王紫薇的“手艺”是从上学期学校的剪纸艺术选修课上学到的。“这门课的实践环节很多,光是课程作业就做了3次。老师不仅讲理论,更是手把手地加以指导。”王紫薇说。为了做好期末作业,她更是仔细研究了中国传统戏曲里的造型与服饰,花了20多个晚上剪出了一幅《杜丽娘》。

在浙师大,有50多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通识课。这其中,像剪纸艺术这样注重实践操作的共有17门。“传统文化学习,除了常规的讲授,更需要学生深度参与。”本科教学部副主任徐展斌说。学校依托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公共实验(实训)室资源,推出了陶艺、艺术欣赏、艺术表演、器乐等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课程。同时,这些课程强调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占比超50%,学生要全程投入才能顺利通过。

“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人文素养培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们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抓手。”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朱毅峰表示。浙师大在中文、历史等专业上具有学科优势,同时音体美等学科设置齐全。“如何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把学科资源变成人才培养的资源,是学校重点在考虑的问题。”朱毅峰介绍。

带着这一思路,该校人文学院推出了孔孟班、诗辞班、老庄班和典籍班等经典研读班。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读。这些班次采取教师导读、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而且绝非“走过场”:学生不仅要完成3000字左右的背诵任务并读完2本相关专著,还得写3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研修班可以帮助学生在全方位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专长。今后一旦走上教师岗位,也能开发建设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莫世亮告诉记者。针对那些对传统国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人文学院还开设了国学实验班,采取传统人文学科“师徒制”的方式授课。

丰富活动 文化传播别开生面

浙师大人文学院教授刘永良曾长期担任社团红楼梦研究会的指导教师。虽然是学生社团,这里的授课、知识竞赛、读书会活动等却毫不马虎。社团成员的考勤和活动表现、作业等都会被赋分,并与学分挂钩。学校为提升社团活动质量,推行了学分制社团。这类社团与通识教育课嫁接,学生在社团里完成技能学习和活动锻炼,考核合格者可获相应创新创业学分。同时,学分制社团还需要参加“年检”,根据当年活动质量被获评“优秀”“良好”或被“黄牌警告”等。目前,在浙师大的57个学分制社团中,不少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如武术协会、戏曲协会、芙蓉印社等。“学分制社团推开后,活动质量有了保障。不少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成为社团活动的热心指导者。”学校团委副书记魏梦璐说。

2009年,学校一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想办一个经典诗文主题活动,围绕先秦、汉魏、盛唐等时间线索来组织读书会和学术交流。让他们意外的是,这项活动在学生间大受欢迎,直至发展成今天学校的一项文化盛宴——“国学文化节”。文化节前后持续两个月,国学讲座、学术报告、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书画征文手工大赛、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贯穿其中。不少赛事还成为学校选拔学生参加更高级别赛事的“演练场”,起到了以赛代练的作用。除了“国学文化节”,学校的体育文化节近年来也聚焦传统体育项目,举办了传统体育游园会、“养生保健”传统大讲堂等活动。“因为有课程、社团的良好基础,相关赛事、文化节等活动有了良好的土壤。”朱毅峰说。

在师生们的热情传播下,这股传统文化热还逐渐越过校园围墙。该校国际处副处长、汉办副主任张笑贞当了8年的孔子学院院长。每年春节期间,张笑贞都会和同事们面向外国学生举办举办文化讲座,将压岁钱、灶王爷、天干地支等中国文化元素娓娓道来。“不仅仅是教授汉语知识,更是传递我们的文化。”张笑贞说。她碰到过一名叫塞尔的莫桑比克学生。因为机缘巧合,塞尔在当地孔子学院参加了汉语课程,其间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不但坚持完成课程,而且远渡重洋来到浙师大留学。

2018年,由浙师大参与共建的南非西开普大学孔子学院顺利获批成立,该院也成为浙师大在海外承办的第6所孔子学院。近年来,共有240多名浙师大学生报名成为学校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将中国传统文化远播到海外。

来源:《浙江教育报》(2019年02月25日 第03版:高教经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社团、赛事、校园节日和实践等诸多环节。针对那些对传统国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