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风采】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守正创新担使命,增强支部建设“硬核”力

2021-01-19 15:42:49

人文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立足自身发展情况,在学院党委的正确引导下,把牢“党建引领促发展”工作思路,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通过政治引领、学风促进和辐射带动,不断增强支部建设的“硬核”力,充分发挥本科学生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打造出一支思想坚定、纪律严明、凝聚有力、成绩显著的学生党支部。

支部现有正式党员31名,预备党员18名。作为党在高校最基层的组织,在学生中最重要的“神经元”,支部以恒心守初心,用奋斗担使命,不断提升支部党建工作质量。通过“读一本书”“寻一件物”“做一件小事”“明一颗初心”,使支部党员的心更“红”、志更坚、劲更足。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政治信仰,强健“主心骨”

支部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与组织建设相统一,做好“新时代”的践行者。

(一)组织生活常态化,抓牢支部队伍建设

支部秉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的理念,不断明确组织生活就是日常生活,鼓励青年党员在组织生活中强化自身管理、激励自身学习、培养自身党性。积极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常态化,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严格党员发展流程,把好培养考察“质量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将“两学一做”付诸行动、真学真做。

(二)支部党课多样化,凝聚支部精神力量

支部坚持以青年智慧凝聚、服务群众,用先进思想培养、武装自身,形成了支部书记、学生副书记结合实事定期讲授党课,支部成员结合学习收获不定期分享党课、课后全体党员讨论评议的特色党课形式,相继开展了“析中国之治,立青年大志”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齐心抗疫、合力攻坚、争先作为”主题党课等一系列内容紧跟时代,形式丰富多样的支部党课,实现了讲、议、思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人人上讲台、时时受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坚定支部成员的理想信念,切实做到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巩固两学一做成果。支部成员连续多年多人获校微型党课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三)主题党日特色化,彰显支部青年活力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下,支部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组织开展“砥砺报国之志,赓续人文初心”党日活动。该活动以“读一本书”“寻一件物”“做一件小事”为主线,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要求贯穿其中,实现“明一颗初心”。使支部党员在实践中扎实学习理论知识,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学者初心事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支部持续扩大活动辐射引领作用,带领所属团支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共同投身初心实践,共建“人文初心博物馆”,并形成百万余字心得汇编。在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党日活动不断创新的氛围下,支部连续三年以第一的成绩获校主题党日方案设计竞赛“十佳方案”。

二、促进“党建+”融合,提升政治能力,修炼“硬功夫”

支部始终坚持稳扎实干与辐射带动相结合,坚持理论实践“两手抓”,做青年学子的领头雁。

(一)党建+专业学习,担当学生表率

支部成员始终不忘学业进取,带头做好学生本职工作,不骄不躁,砥砺向前,以支部党建引领专业学习。通过搭建师生互动、读书沙龙等学术交流平台,在月度读书会、季度分享会、年度总结会的开展当中,形成了良好的比学赶超学习氛围。近三年来,支部党员王君瑞、黄敏华获三好学生标兵称号,魏晓以、王俏涵人获国家奖学金,18人获省政府奖学金,十余人考取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二)党建+师道传承,铸就人文师魂

肩负“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责任使命,支部成员始终牢记师范生身份,不懈磨砺师范技能,传承人文师魂。依托“师范文化月”系列品牌活动,陶冶人文情怀,锤炼职业技能;通过“锵锵三人行”等系列活动与优秀教师党员交流对话,将党员身份同教师职业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教师信仰,传承师道精神。支部成员连续金晨曦等4人获省师范生技能竞赛二等奖、优胜奖,戴逸帆获省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

(三)党建+科研创新,积极辐射带动

支部通过组织参与学术讲座、开展经验分享会等活动,积极引导支部党员参与校院课题研究,激励支部党员投身各类学科竞赛,依托学院“人文初心”窗口发掘宣传师生党员典型人物事迹,引导支部成员以典型为榜样、向典型学习,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创造性,进一步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创先争优良好氛围。支部成员叶蓓、陈辉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王君瑞获“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三等奖。

三、练就过硬本领,保持政治底色,把牢“定盘星”

支部始终坚持服务校园与服务社会相衔接,发挥志愿服务在践行初心使命中的积极作用,做实干发展的生力军。

(一)发挥先锋作用,在服务校园中做贡献

支部坚持把浙师校园作为青年党员的实践园地,把服务师生作为先锋骨干的培养阵地。依托党员先锋岗,开展“教学楼文明岗”“图书馆文明岗”“入党路程咨询岗”等定期先锋岗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增设“普通话帮扶”“文献整理修复”等特色先锋岗,努力做到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果,打造服务名片,促进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为师生学习生活、院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实践锻炼,在服务社会中明初心

积极响应青年大学生党员走进社会、服务群众的号召,支部成员先后组织并参与了赴陈望道故居回顾党史重温誓词、人文学院赴金东区暑期社会实践和赴安暑期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结合专业背景,围绕乡村文化建设,开展调查研究、理论宣讲、学习座谈,深入发掘当地诗歌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形成了调研报告、微课视频等一系列实践成果,同时受到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浙江新闻等媒体报道,在学校和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三)助力抗击疫情,在大战大考中担使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支部通过召开线上特殊组织生活会,深入学习中央及我省关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我校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举措以及党支部、党员在疫情阻击战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支部成员牢记总书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寄语,积极投身所在地的抗疫志愿工作、线上学习组织安排和开学复课学生志愿者等工作,为家乡疫情防控、院校“停课不停学”以及同学健康、安全、有序返校做出贡献,坚持大战大考中拾起责任担当,坚守人文初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使支部党员的心更。支部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与组织建设相统一。使支部党员在实践中扎实学习理论知识。以支部党建引领专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