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领茶香路 校地共绘共富图——教工第一党支部强国行团队以“党建+”赋能江山茶产业振兴
近日,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强国行”团队在支部书记张星海教授的引领下,深入江山裴家地村绿牡丹种植基地、廿八都古镇等地,将党建活力融入乡村发展,推动校地合作从“调研”阶段迈向“实干”阶段,探寻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专业为支撑、助力共同富裕的新途径。

实践活动初始,团队即成立临时小组。在前往江山的途中,一场以“科技兴茶助共富”为主题的特殊活动开启了实践的序幕。张星海教授着重指出:“我们不仅是专业实践队伍,更是先锋力量,要将学术研究成果体现于茶山发展,将实际成效落实到茶农收益上。”团队将实践目标细化为具体任务,由党员师生带头承担并攻克。
随后团队转移至裴家地村,在江山绿牡丹茶非遗传承人的引导下,深入了解这一非遗茶品的发展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当地植被繁茂、自然资源优越,为绿牡丹茶提供了极为适宜的生长环境,茶叶品质卓越;然而,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如种植规模有限、加工技术标准化程度不足、外销渠道狭窄等问题,致使优质茶叶难以走出大山。


面对裴家地村绿牡丹茶“养在深闺人未识”、外销能力薄弱的困境,师生积极冲锋在前,形成了三支队伍:
传承攻关组:由教师党员牵头,向非遗传承人虚心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系统梳理并记录绿牡丹核心工艺“压花成朵”的技艺要点,为该工艺的标准化及传承保护奠定基础。
渠道破冰组:学生骨干组成“电商突击队”,进驻新建成的“廿八都茶空间”(校地党建共建基地),日夜拼搏搭建直播平台,策划“云雾牡丹”品牌营销方案,凭借专业知识为绿牡丹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校地联络组:党员教师积极与江山地方政府对接,促成关键合作。在党支部的推动下,成功签约并盘活廿八都古镇闲置空间,将其打造成为集茶文化展示、电商直播、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廿八都茶空间”,使之成为校地长期合作的实体平台与党建共建基地。

实践团队深入挖掘江山茶产业的生态优势(植被丰富、茶叶品质优良)与文化底蕴,尤其注重融入红色元素。在探访仙霞关红色遗迹后,党员们提出将革命历史、茶路文化与非遗技艺相融合的创新思路,策划“烽火茶路”研学路线,设计蕴含红色元素的特色茶器,使绿牡丹茶不仅在市场销售中表现出色,更能在文化传播中讲述动人故事,提升其文化附加值。
教工第一党支部强国行团队此次江山之行,是一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将党支部建设与产业链发展相结合,让党员冲锋在攻坚一线,有效促进了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从廿八都古镇“茶文化空间”的规划蓝图,到裴家地村绿牡丹茶的升级方案,此次实践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校地协同、专业赋能”的共同富裕模式。在张星海教授的带领下,高校专业智慧与地方资源实现精准对接:当地政府提供场地与政策支持,团队输出创意设计与技术方案,茶农茶企积极参与实践,多方协作使“三茶共富”理念得以落地实施。飘扬在茶山上的党旗,不仅引领着绿牡丹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更映照出校地携手、同心共富的美好画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