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5”协同育人模式驱动科技赋能: 党建推动高职教科人一体化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一、党组织基本情况
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浙商职院管理党支部成立于2017年,由连锁经营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两个专业组成,现共有学生909人,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师党员26人、学生党员12人。支部设委员3人,其中书记1名,由学院副院长吴哲同志担任,组织委员(兼统战委员)和宣传委员(兼纪检委员)各1名,由两位专业负责人担任。2025年支部荣获“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做法与实践
(一)强化使命引领:对标国家战略需求,破解区域产业难题
针对高职院校科技赋能中的研究方向“不聚焦”、科研服务“两张皮”问题,管理党支部把准科研攻关“方向盘”,将“大力提振消费”和“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等国家重大部署作为科技赋能任务的根本牵引,直面区域流通产业升级痛点,立足自身研究基础与社会服务优势,明确将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低空经济、数字文旅等热点领域的应用性研究作为主攻方向,把国家战略细化为可落地、可操作的应用性研究课题,为破解产业共性技术难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支部锚定服务航向,将党组织的战略前瞻力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为精准赋能产业升级、扎实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与坚实的政治保证。
(二)建强战斗堡垒:党建融入团队建设,凝聚科教精英力量
针对高职院校科技赋能中的高层次人才“动员难、聚力难”问题,管理党支部以“双带头人”为核心,围绕流通技术应用,组建学校首批科创融汇创新团队。目前,团队汇聚8名骨干,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博士3名,在读博士3名,并拥有全国技术能手、市级劳动模范等先进代表,90后成员占比50%。为激活团队创新动能,支部实践“三融入”工作法:将党的理论学习融入团队日常活动,筑牢思想根基;将统战工作融入团队日常管理,凝聚最大共识;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有组织科研规划,把准政治方向。以上举措显著强化党对人才的全面引领,将创新团队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制胜优势。

图1 管理党支部“3+5”协同育人驱动科技赋能的机制创新与实践
(三)深化改革攻坚:创新协同育人机制,贯通教科人壁垒
针对高职院校科技赋能中的教科人“三维割裂”顽疾,管理党支部以改革破题,探索“3+5”协同育人新模式。该模式凝聚“博士专家-企业导师-学生科创助理”3类主体,组建师生共研小组,设定可量化的“五个一”目标:即围绕1个核心主题,开展1项应用技术研究、转化1项竞赛成果、培育1个创业项目、辅导1项学生成果、孵化1个科技转化教学案例。这一机制创新将科研课题、教学资源开发、竞赛指导和创业孵化融为一体,使科研项目成为学生培养的“练兵场”、教学资源更新的“源头活水”和思政育人的“实践课堂”。作为党建引领教科人一体化发展的特色路径,该模式将党的组织力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将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科技赋能的治理效能。

图2 强国行:经纬博士(专家)创新服务站日常开展研讨活动
(四)搭建服务平台:建强博士创新服务站,赋能区域发展
针对高职院校科技赋能中科研项目“转化难”问题,管理党支部将前述凝练的研究方向、汇聚的创新团队与和创新的协同机制,全面注入“经纬博士专家(创新)服务站”这一实体平台,聚焦于智能物流技术、商业数字化与大数据分析、知识产权运营等五大核心领域开展攻关。通过申建杭州市博士创新站、选派党员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开展“访问工程师”项目等路径,该平台逐渐成为汇聚校企资源、验证技术方案、孵化教学成果的有效枢纽。该服务站将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转化为推动产教研用深度融合的执行力,有效助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转化,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和技术技能型学生的共育基地,形成“人才旋转门”效应。
三、成效与反响
(一)人才维度: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成果斐然
支部构建师生共研、共创、共成长的生态。全国技术能手黄润华,将其荣获国际金牌的经验反哺教学,培育国赛一等奖选手1名。浙江省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钱江特聘专家皇甫静教授,带领团队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成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2024年以来,支部师生获得国际赛一等奖1项,国赛二等奖 1项,省级竞赛奖项10余项,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二)成果维度:顶天立地,论文与应用相得益彰
支部科研工作实现“顶天”与“立地”的双重突破。理论创新上,于顶级期刊累计发表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承担省部级课题20余项,彰显深厚学术底蕴。应用实践上,累计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0项,成果转化超百万元。科研项目同步转化为2025年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2025年浙江省“挑战杯”金奖等成果,实现“科研项目-知识产权-教学案例-竞赛成果”的全链转化。
(三)产业经济维度:咨政建言,精准服务区域发展
支部深度融入地方发展,在政策智库、商业服务等维度取得突破。2025 年,支部承担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应用对策课题2项,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2项,其中支部书记吴哲博士撰写的咨政报告获得浙江省副省长卢山的肯定性批示,标志着支部研究成果已进入省级决策视野。2024 年与企业共建杭州市博士创新站,技术服务横向到款额达 96 万元,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图3 与企业共建杭州市博士创新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