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越韵新裁”学生双创团队建成全国最大越剧服饰数据库

发布时间:2025-05-13 16:10:20


近日,由浙江艺术职业学越韵新裁生双创团队依托校馆藏戏服资源在设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的指导下建成全国最大越剧服饰数据库。该数据库系统收录了学院70年戏曲教育积累的各时期代表性越剧服饰,为越剧服饰文化的保护、研究创新设计与传播应用提供了突破性的数字资源库

图片1

项目团队在戏服库整理

深耕馆藏资源:从“戏服仓库”到“数字宝库”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作为越剧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馆藏戏服资源积累了大量珍贵实物资料,包括姚水娟、张茵、茅威涛等越剧师曾穿过的服,以及《五女拜寿《红楼梦》等经典剧目的全套行头。项目组耗时两年,通过高清影像采集、工艺档案整理、历史脉络考证,将这些“会说话的文物”转化为可检索、可研究可应用的数字资产。每件戏服均配备多角度高清图、工艺档案、剧目关联信息,形成立体化数据档案。

2

项目团队拍摄记录戏服细节

数据背后的“越韵密码”:解码越剧服饰变迁

越剧服饰数据库以时间轴与剧目体系双维度架构,既展现越剧从“小歌班”到现代舞台艺术的服饰演变脉络,也聚焦不同流派(如袁派、尹派、王派)的审美特征。《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云肩绣裙”体现了越剧改良期对传统仕女图的造型转化;而当代青春越剧断桥轻薄戏服,则呈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项目负责人娄尔东表示:“这些数据不仅是针线的记录,更是越剧百年美学的‘基因图谱’。”

33

项目负责人在为青春越剧《断桥》主角进行数字戏服建模

4

青春越剧《断桥》白素珍戏服造型数字化呈现

随着越剧服饰数据库建成,这一承载着江南文化灵秀的戏曲艺术,正以数字形态突破时空限制,在数字时代中续写越剧服饰的新篇章。未来,项目组计划拓展至昆曲、绍剧等浙江地方剧种,构建更完整的戏曲服饰数字生态圈。

设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在项目指导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与专业建设双核驱动作用,在越剧服饰数据库建设中彰显出示范引领效能。工作室以党支部书记巴蕾为领头雁,推动传统戏曲服饰文化基因向教学资源融合转化,这种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既破解了传统戏曲服饰保护的数字化难题,又构建起科技赋能的育人新范式。


责任编辑:巴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越韵新裁”学生双创团队依托学校馆藏戏服资源,在设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的指导下建成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