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暑期实践 | 他们不远万里,用青春学识点燃“精准扶贫”之火!

2021-01-18 20:54:07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中药材广植于我国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浙江中医药大学一直在中药材种植区实施中药材精准扶贫行动,持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建立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使中药材种植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

截至今年8月,我校共派出中药材精准扶贫团队10余支,奔赴山东、贵州等省开展扶贫行动。

我支部的“金石本草”公益扶贫团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团队带队老师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专任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均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团队拥有金钗石斛组织培养技术、金钗石斛岩壁附生栽培技术、菌肥菌剂研发等多项专利技术,具有丰富的中药材种植及产业推广经验。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人口24.21万,是“四渡赤水”革命老区,25个少数民族集聚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虽于2017年底脱贫,但2018年农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仅9521元,远低于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28228元。

据了解,全市现仍有贫困村50余个,该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自然灾害频发,土地利用率低,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高,脱贫任务重,是扶贫攻坚主战场。金钗石斛是赤水市道地药材,产量占全国90%以上。

2005年,赤水金钗石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国内众多石斛品种中,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石斛品种,也是贵州唯一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中药材品种。

由于赤水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丹霞地貌,赤水金钗石斛具有生长强壮、药效成分高、疗效好等优良特性,市场认可度高,种植金钗石斛逐渐成为赤水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但是,赤水金钗石斛种苗培育、岩壁栽培等技术严重滞后,金钗石斛病虫害发生率高等难题一直困扰着当地金钗石斛企业与种植户。

金石本草”团队一直致力于金钗石斛种苗快繁,岩壁附生人工栽培、大棚精准炼苗等技术研究,拥有多项金钗石斛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发明专利,多次深入贵州省赤水市开展中药材精准扶贫行动。

2018-2019年,“金石本草”团队在旺隆镇同心村多次举办金钗石斛人工栽培技术培训现场会,向贫困户介绍金钗石斛产业发展概况及人工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并将精心编制的《金钗石斛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指导手册》发放给农户。

捧着金钗石斛栽培技术指导手册,赤水市同心村村支书崔恒说:“你们惠赠的栽培技术指导手册,正是我们最需要的,比生活慰问品珍贵多了。

同时,“金石本草”团队成员多次深入一线对接当地扶贫办、农高园区、金钗石斛龙头企业(信天公司)等相关单位进行金钗石斛产业发展探讨,并实地指导金钗石斛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炼苗及野外栽培技术。

赤水市农高园区胡生朝副主任谈到赤水市金钗石斛产业发展存在的痛点问题,指出金钗石斛产业发展面临产品单一、优良品种选育滞后、病虫害防治困难等。

为此,“金石本草”团队成员针对金钗石斛产业概况与瓶颈问题,指出需尽快启动金钗石斛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并积极申报金钗石斛药食同源目录,开展金钗石斛道地性形成机制研究,同时建议开展金钗石斛微生物菌肥研发,为赤水市金钗石斛产业发展与农户脱贫出谋划策。

截至8月底,“金石本草”团队与赤水市当地企业共建金钗石斛种苗繁育基地1个,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年供种苗12万丛,已指导赤水市14户贫困家庭种植金钗石斛面积达139.3亩,实现年人均收入1.5万余元,助力赤水市脱贫65人,该团队已获得第五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并被赤水市扶贫办授予“扶贫能手”称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金钗石斛是赤水市道地药材。多次深入贵州省赤水市开展中药材精准扶贫行动。为赤水市金钗石斛产业发展与农户脱贫出谋划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