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甘霖,润物无声。
2019年6月27日,甘肃省陇西县下了一场雨,久旱的土地得到润泽。与此同时,科技列车甘肃行也走进了陇西,这同样是一场“及时雨”,为缺乏技术支持的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带了欣喜和希望。
科技列车甘肃行陇西小分队专家来到陇西药圃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天药业”),送技术、送服务。
我支部开国银教授、周伟副教授在基地开展了药材种子种苗与生产技术指导的讲座,对中药材栽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收获、加工等技术作了讲解,给种植大户、合作社农民带来一场接地气的培训。
在陇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农业科技工作者现场调研、入企服务、送来技术,如同“春风化雨”
实际上,这场科技及时雨酝酿已久。“为充分了解甘肃在农业农村科技领域的实际需求,农村中心在半年前就开始了与甘肃省各科技部门的协调对接,”科技部农村中心副主任刘作凯说,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资金、人才都流向东部发达地区,如何把优质资源引到西部,全力支持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表示,这次借科技列车甘肃行的契机,可以促进专家与企业项目、技术难题的对接,为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中天药业,科技列车甘肃行陇西小分队农业专家就企业提出的种苗培育、产品开发、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进行了“会诊”。
中药材生产和其他农作物生产一样,对种子种苗有严格要求。据中天药业负责人介绍,企业目前本地没有种子种苗生产基地,种植使用的种苗多购自外地或中间商,来源质量参差不齐,且成本较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难以保障。
“可以通过本地工厂化组培苗来解决种子种苗的供应问题,”我支部开国银教授说,可与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经营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繁育基地建设,开国银教授也欢迎中天药业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解决旱半夏种苗的供应问题,实现东部地区人才、技术优势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互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组织培养及分子标记等现代科技成果已广泛地运用在生物农业领域,这对道地药材优良品种的培育无疑是条捷径。
“中药材种植根腐病、马口病严重,部分产区高毒高残留农药施用,导致药材重金属超标” ,中天药业负责人白德涛紧接着说出另一个难题。
“破解之道是品种选育和土壤改良” ,开国银教授说,连续种植往往导致品种退化、抗逆性递减、造成病虫害肆虐;过度或不当使用农药化肥,又会加快抗逆性衰退,形成恶性循环;种质创新、良种应用和规范化种植才是中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核桃青皮是传统中药‘青龙衣’,药用价值很高,目前规模化生产很少,相关研究也不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希望有机会跟企业合作,研发相关产品。” 来自中国林科院湖北分院教授徐永杰是一位核桃专家,他认为,病虫害和品种退化是种植业面临的共同问题,除了从良种培育和苗木繁育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外,还需要从土壤改良入手,增加土壤有机含量,维持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从根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延缓品种退化。
“中药材的育种方式目前都还比较粗放,很多企业都以对外收种为主,而收种之后做不到提纯复壮,导致品种退化严重,不利于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周伟建议,中天药业应该加快脱毒苗繁种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针对中天药业提出的中药饮片检测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开国银教授说,由于中药材内在质量检测分析比较复杂,企业和高校可以在质量检测、标准制定和技术开发上进行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尽可能地开发一些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据了解,面对基础研究薄弱、专业人才不足、科技信息匮乏的条件限制,中天药业已建立了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实验室、特色药材规范化可追溯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科研平台,努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机制。目前,公司申报并通过了甘肃名牌产品3个,2018年已申报2个省名牌产品。获得中国中药饮片专委会诚信品牌4个,甘肃道地药材(黄芪、当归)认证2个。公司当归基地获得全国优质道地药材认证,黄芪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
专家与企业交流结束后,开国银教授向刘作凯主任介绍中药材质量检测和监控技术。
据了解,此次“科技列车甘肃行”活动以“科技强国富民、科普助力脱贫”为主题。来自全国的50多名涵盖工业、农业、医疗、金融、科普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围绕中药材技术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医疗义诊服务、科技咨询等内容,深入我县部分单位企业、乡镇村社、产业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及科普惠民活动,把科学理念和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为陇西县决战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