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扰乱了人们的生活;2020年,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收官。作为一名具有15年党龄的“老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李四海老师在新冠疫情方见趋缓时,便主动请缨学校的脱贫攻坚任务。10月14日,他怀揣上级党组织赋予他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帮扶对口支援、共建共赢的新使命,踏上了飞往彩云之南,洱海之滨的CZ3469次航班。从此,他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党支部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文澜学者、研究生导师组组长等众多身份之外,又多了几重身份——教育部第八批赴滇西地区挂职扶贫干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下称“滇西大”)管理学院副院长、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滇西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这些新的身份,是一个个沉甸甸的担子,更意味着一名党员承担的新重任。
时间回到2014年,李四海博士毕业后回到母校,几乎在文泉楼六楼的办公室见证了晓南湖畔的每一个日落和每一轮月出,也几乎见证了文泉楼办公室里每一盏最后亮着的灯。在走上工作岗位的7年里,他带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组重构了研究生培养制度,一手创建了会计学院财务管理党支部“一体两翼”党建品牌,打造了全国财会学术圈内知名的中南·会计Seminar学术交流平台,提出了“让教育有思想,让思想有温度”的育人理念。7年里,李四海一直秉承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潜心教研,勤勉敬业,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给会计学院的“青椒”打样。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李四海的观念里,思考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完善人格的灵魂。学生只有具备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素养,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在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并教会学生学会思考,让思考能力伴随学生终生。李四海在给历届新任研究生导师培训时都会着重强调“大学教师作为学生形成主要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过程中的指路人,不仅需要在本职工作中做好传道和授业,还需要对学生有更多关怀,帮助学生成长为思考者和行动者”。
多年的教育教学理念凝聚成了思想的一束光。李四海秉承用科研辅助教学、用教学实现教育、让教育实现育人的层次发展理念,坚持教育“使人有思想,让思想有温度” 的哲学内涵,提出了以“育人” 为体,坚持“先进党建工作” 与“一流学科建设” 两“翼” 协同发展,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的“一体两翼”工作模式,为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让学生更好的去认知世界、表达世界、创新世界。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一体两翼”工作模式的指引下,会计学院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制度上不断改革进取,努力尝试,开创了符合会计学院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战略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更新了由研究生导师组共同参与讨论并起草的人才培养制度;完善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改革研究生招考制度;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与导师培养相结合的教培模式;强化了学风建设与科研能力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奖助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关注长远发展;完善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制度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的坚持让李四海的付出慢慢有了回报,他带领下的财务管理党支部多次荣获校院两级优秀党支部、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双带头人等荣誉,支部更是在2019年11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2021年建党百年时荣获中共湖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授予的“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会计学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在近年来也得以大幅提升,至今已有二十余位硕士研究生在《会计研究》《金融研究》《审计研究》等国内权威期刊以及 SSCI 国际期刊中发表论文,发文数量和质量位居全校之首。师生协作,助力科研,“一体两翼”育人模式的明天将充满更多希望,拥有无限可能。
先进的育人理念孕育出了优异的育人成绩,这让“工作狂”党员李四海干劲十足。2020年,他又毅然舍小家,顾大家,奔赴位于洱海之滨的滇西大管理学院,在脱贫攻坚决胜年守党员初心,履历史使命,期待将这些年以来形成的科研经验和教育理念用在对口帮扶支援单位的教学、管理、科研、党建等业务上面,静待它们开花结果,芳香自来。
在自愿申请远赴滇西大进行对口帮扶、扶贫扶智工作以来,李四海将“一体两翼”育人理念带进了尚处创业爬坡阶段的滇西大,取得了显著帮扶成效。挂职期间,李四海作为首席专家带领滇西大管理学院教师成功申报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打造滇西大第一个省级科技团队;助力滇西大获批首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主持申报国家严控专业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打造苍洱会计论坛;推动滇西大、中南财共建“滇西财务与会计研究院”;以滇西大为署名单位在SSCI和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助力管理学院教师申报云南省教学成果奖。这些成果快速提升滇西大财务管理和会计类专业的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为滇西大进一步立足滇西,服务云南,深入打造具有滇西大特色的会计品牌与教育高地,辐射带动滇西周边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示范效应。
未来道阻且长,“我不会放弃新的挑战和尝试,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因我的严格和严厉而成长,将来他们回想起来,会觉得这是一段很好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