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深耕红色金融沃土 构建贯通育人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5-10-30 09:57:38

红色金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事业从硝烟中诞生、在奋斗中壮大的光辉篇章,承载着服务人民、支持革命、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始终传承“由党创办、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中南大红色基因将红色金融视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重要抓手。近年来,学院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和全国“红色金融教育基地”,立足学科优势,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打造一支团队、建立一套体系、创新一种模式”的系统性探索,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红色金融育人的精彩答卷,为培养具有“金融向善,金融为民,金融报国”崇高理想金融人才注入澎湃的红色动能。

一、打造一支团队,聚焦“师资”与“骨干”的协同

学院着力构建“以专任教师和思政队伍主体、以学生骨干为生力军、以校内外多元力量为支撑”的协同育人团队,为红色金融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根基。名师垂范,夯实育人根基学院拥有深厚的红色金融研究底蕴,传承自一批将马克思主义货币金融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名家大师,如周骏教授、朱洋发教授、张桂生教授、李念斋教授等他们的学术思想与育人精神,为学院开展红色金融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与理论自信。新时期,学院教师队伍持续发扬这一光荣传统朱新蓉教授、宋清华教授、余明桂教授、吕勇斌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力量,依托第三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湖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积极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红色金融学术研究与育人实践的协同创新。同时,学院“旭日晓南”红色金融辅导员工作室作为重要的育人枢纽,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将红色金融教育融入日常思政工作。薪火相传,彰显青春力量红色金融的传承离不开青春力量的接续奋斗。学院依托本科生乐学行远党支部,精心培育了以“红色金融调研团”“红色金融宣讲团”为代表的学生骨干队伍。他们深入革命老区、金融机构,开展实地调研、史料挖掘、主题宣讲,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实践,在服务社会中深化认知、砥砺品格,成为红色金融故事的热情传播者和坚定践行者。协同聚力,凝聚育人合力学院积极打破校园围墙,汇聚校内外优质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与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赣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建协同育人基地,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担任实践导师,将红色金融精神融入金融实务与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与南开大学、山东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深化合作,共享红色金融研究资源、共研育人方法、共办学术活动,在跨区域、跨校际的协同中,不断提升红色金融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微信图片_20240819112639(1)

金融学院与赣州银行举行红色金融座谈会

二、建立一套体系,聚焦“内容”与“路径”的贯通

学院致力于将红色金融基因深植于人才培养血脉,构建了“课程夯基-研究深化-实践赋能”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该体系以系统化的内容供给为核心,以多元化的实践路径为载体,确保红色金融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深耕课程沃土,筑牢内容根基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开设《中国金融思想史》《金融伦理学》等特色核心课程,夯实育人体系的学理基础。同时,强力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融入,在各类专业课程中巧妙嵌入红色金融元素。例如,精心打造的专题讲座《百年党史红色金融——中国红色金融的实践及逻辑》,深刻揭示红色金融发展的历史脉络、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有效提升了专业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强化研究驱动,深化内容内涵学院坚持以高水平研究反哺教学,不断为育人体系注入源头活水。鼓励师生围绕红色金融开展前沿课题研究,举办红色金融交流展示会,探索党建引领下红色金融育人的创新机制。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育人实效,学生团队基于深入调研完成的《红色金融激活新质生产力——党建引领下中央苏区经济十年蝶变模式探索》报告,凭借其深刻见解与实践价值,荣获全国大学生红色金融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成为研究赋能育人的生动典范。创新实践路径,扩展育人空间学院着力打通“校内-校外”“课堂-社会”的壁垒,构建起层次丰富的实践育人网络,使红色金融教育“活”起来、“实”起来。依托中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组织学生担任专业讲解员,在梳理货币金融历史脉络、讲解红色金融展品的过程中,深化理论理解,增强文化自信与专业认同。组建红色金融调研团,足迹遍及江西瑞金、河南平顶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等红色金融发源地与关键历史现场。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教学、沉浸式体验,学生得以触摸历史温度,感悟红色金融在艰难岁月中支持革命、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

TTTT9211(1)

金融学院副院长吕勇斌教授讲授《百年党史红色金融——中国红色金融的实践及逻辑》

三、创新一种模式,聚焦“方式”与“场域”的突破

学院勇于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以技术创新驱动方法革新,以资源整合拓展育人场域,打造“数智赋能+文化活化+跨界协同”的红色金融育人新模式提升了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让红色金融教育“活”在当下、“火”在青年、“融”入社会。数智赋能,探索沉浸式体验新课堂学院积极拥抱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虚拟现实交互的智慧教育新形态。与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深度合作,精心策划并推出“百年党史红色金融云展览利用高清数字化展陈、云端导览、互动解说等技术,将珍贵的红色金融史料、文物跨越时空呈现在师生乃至社会公众面前,让历史“走”出馆舍,“活”在指尖。文化活化,打造感染力十足新载体学院着力将厚重的红色金融历史转化为可感可知、直击心灵的文化产品。组织师生演绎红色金融主题情景剧《第一支红色股票的诞生》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和金融知识转化为极具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的舞台呈现。持续开展“五老讲故事主题访谈活动”和拍摄《三代党员同上一门思政课:以红育人 系好金融人才的第一粒扣子》主题微课组织学生面对面采访亲历峥嵘岁月的老金融工作者,记录、整理饱含深情的红色金融口述史。跨界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新场域深化校企合作,与九江银行共同举办座谈会,共话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与金融人的使命担当,使红色基因有机融入金融实务与职业道德教育,夯实学生职业发展的思想基础。推进校地融合,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合作共建全省金融学科首家“县域综合化服务浠水研究生工作站”。自20221月挂牌以来,该站已成为师生服务乡村振兴、深化国情实践、践行“金融为民”初心的重要平台。

封面(1)

拍摄《三代党员同上一门思政课:以红育人 系好金融人才的第一粒扣子》主题微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以“打造协同团队”凝聚育人合力,以“贯通育人体系”夯实专业根基,以“突破育人模式”激发创新活力,探索出一条融红色基因传承与金融英才培育为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红色金融沃土,不断丰富“金融向善”的价值内涵,拓展“金融为民”的实践路径,砥砺“金融报国”的远大志向,让红色金融的宝贵精神在新时代金融人才的培养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刘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院深耕红色金融沃土,立足学科优势,通过“打造一支团队、建立一套体系、创新一种模式”的系统性探索,构建贯通育人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