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十集特别节目《历史关头——红色纪念馆之旅》。在近期播出的前三集中,民革党员、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雨作为特邀文化学者,与纪念馆讲解员、党史专家从不同角度诠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在第一集《弹指百年间》中,杨雨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诠释红船精神丰富内涵中所蕴含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特征。她从王维《少年行》所体现的青春无畏,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所彰显的青春担当,再通过东晋祖逖、刘琨等有志青年与共产党人的对比,解释了共产党人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坚守为民初心的青春智慧。
“留在城市,还是去农村?”——在第二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杨雨用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解读在历史关头我党的正确抉择。在讲解毛泽东的《清平乐·会昌》、《采桑子·重阳》两首词时,她由“战地黄花分外香”联想到唐末黄巢的菊花诗,进而分析了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斗争和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本质区别、成败原因。
在第三集《红军不怕远征难》中,杨雨回忆起年少时背诵《七律·长征》、参加“长征组歌”合唱比赛时的场景,分享了对长征的认知体会。她说,长征精神包括不畏艰难、不惧生死的胆识与毅力,忠诚、深厚的战友情以及鱼水相得的群众情。对应这三点要素,她讲了三个故事:对未婚妻“绕指柔”的谢志坚穿着绣球草鞋强渡大渡河,在战斗中铁骨铮铮;毛泽东写《七律·吊罗荣桓同志》缅怀革命战友;“于都百姓捐木架浮桥”和“半条被子”展现党的群众路线。
据悉,《历史关头——红色纪念馆之旅》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特别策划和制作,运用现代传媒和独具特色的表现形态,打造具有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党史公开课。十集节目遵循党史脉络,分别选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过的红色纪念馆,系统梳理总书记的红色纪念馆足迹和讲话精神,充分挖掘党史文物、党史故事的精神内核,彰显我党在各个风云变幻的重要历史关头的卓越智慧,展示我党把握时代脉搏、克服艰难险阻、进行伟大斗争的辉煌历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