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病情极其复杂、危重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了国内首例经锁骨下动脉途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术,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湘雅二医院在国内首先实现了IABP置入的全血管路径。
该男性患者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重度返流、终末期心力衰竭,病情反复恶化,传统药物治疗已难以维持。此外,患者还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血吸虫肝病,多重基础疾病叠加,使其救治难度陡增。
目前,患者正处于等待人工心脏替代治疗的阶段,经多学科会诊后,决定使用IABP为患者争取治疗的条件及时间。IABP是救治危重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循环辅助技术之一,通过将带有球囊的导管置入主动脉,帮助心脏泵血,增加心输出量。该技术的常规入路是股动脉,但棘手的是,患者合并有下肢静脉血栓、严重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这使得常规的经股动脉置入路径并不可行。

面对如此病情,心内科监护病房唐建军主任、何玉虎团队决定采用技术难度更高的经左侧锁骨下动脉IABP置入术。相比股动脉途径植入,锁骨下动脉途径血管穿刺难度明显增加,给术者增加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这一路径选择完美规避了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限制,而且患者术后可保持半卧位甚至坐起/床边活动,极大减轻长期卧床痛苦,显著降低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风险,为患者等待心脏移植或过渡到更高级生命支持(如人工心脏)提供了更稳定、更可行的循环支持方案。
该技术目前国内并未开展,国外仅有部分病例报道,且均为手术切开置入,创伤相对较大。而穿刺锁骨下动脉置入IABP,目前还未见报道,为此,团队与心血管外科、血管外科、超声医学科经过讨论,制订出了缜密手术方案。

手术中,在心血管内科负责超声的向帆医师及心导管室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唐建军主任、朱兆伟副主任、陈鹏飞医师经过1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IABP的置入。成功实施此次手术是继经肱动脉、腋动脉途径IABP置入后的全新探索,也实现了湘雅二医院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全血管路径IABP的置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