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思政领航与专业赋能:构建“重庆—兰州—宁夏”环境生态工程本科生态学综合实习育人范式

发布时间:2025-05-24 19:13:52

为深入理解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共进,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系师生联合党支部杨永川书记带头组建先锋“生态+和美乡村实践团,引导师生知行合一,将思政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到学生实习实践中,以实际行动为抓手,追寻总书记的脚步,亲身感悟中国生态的沧桑巨变,深度领会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理念与可行路径,构建起“理论认知—科研体验—实践育人”的立体化育人范式,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生态环境领域人才探索新路径。

2024年7月,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2022级环境生态工程专业1班的同学们在赵亮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为期数日的“重庆—兰州—宁夏”生态学综合实习之旅。此次实习以“思政领航·专业赋能”为核心,在与兰州大学的学术交流和沙坡头区荒漠生态实践中,实习了生态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学府交流:在科研传承中厚植学科使命

7月20日,实习首站抵达兰州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兰州大学在干旱区生态研究领域底蕴深厚。同学们先后参观了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电镜中心及校园生态景观,在与兰大学子的交流中,深入了解干旱区土壤生物调查技术——干漏法、线虫生态指标监测等前沿方法,近距离接触生物电镜、冷冻透射电镜等精密仪器。其中,生命科学学院的师生围绕荒漠生态修复、土壤微生态等课题展开的科研实践,生动诠释了“坚守西北、服务国家”的学科担当。在交流过程中,赵亮老师结合兰大“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引导学生感悟科研工作者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些仪器不仅是科研工具,更承载着几代学者破解生态难题的初心。”同学们在图书馆前合影时,纷纷表示从兰大的学术氛围中深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微信图片_20250524190754

图片1

    荒漠实践:在治沙现场领悟初心使命

离开兰州后,实习团队奔赴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的甘塘镇沙漠区进行实践学习。沙坡头是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战场”,也是国家级生态修复示范区。在包兰铁路沿线荒漠,同学们在赵亮老师指导下开展植被调查,识别珍珠猪毛菜、红砂、驼绒藜等旱生植物,完成多组样方数据采集。在实践过程中,师生团队以“荒漠植被如何适应极端环境”和“生态工程如何筑牢西北生态屏障”等问题为导向,将《植被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等课程理论转化为实地观测,在沙丘间搭建起“行走的课堂”。另外,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实验站,一段“治沙史”成为了最生动的思政教材。通过参观站史陈列、阅读科研日志,同学们了解到老一辈科学家如何在“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恶劣条件下,首创草方格固沙、耐旱植被引种等技术,实现“人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同学们登上沙坡头景区观景台,俯瞰黄河与绿洲交织的壮丽景观,听老师讲解“从荒漠到绿洲”的治理历程,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逻辑,更被治沙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所震撼。

微信图片_20250524190742

图片2

    “重庆—兰州—宁夏”实习范式是重庆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实践。此次跨越三地的实习之旅,既是一次生态学专业的“实践实训”,更是一场浸润式的“思政洗礼”。同学们在兰州大学感受到科研院所的学术氛围和在沙坡头感悟到中国生态的沧桑巨变后写下的实习日志中,不仅有科研工具、植物分类、样方数据,更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思考——这正是“专业赋能”与“思政领航”同频共振的最佳注脚,让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成长为有温度、有情怀的生态环境守护者。另外,生态+”和美乡村实践团还计划开展以下两条红色路线:重走抗联路的东北线,追寻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艰苦卓绝抗战的英勇足迹,感受先烈们抵御外敌、浴血奋战的坚定意志;重走长征之路的西南线,沿着红军长征途经西南高原的路线前行,在领略壮美山河的同时,深刻领会长征途中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计划在实践教育中与沿线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等单位的相关党支部围绕红色基因传承、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开展系列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将思政教育完美融入到科研和课程教学中,打造触摸鲜活中国,感悟生态文明特色实习范式。


责任编辑:唐炳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系师生联合党支部杨永川书记带头,开展了为期数日的“重庆—兰州—宁夏”生态学综合实习教育。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