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领航筑基铸魂 红色通信学风传承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案例

发布时间:2025-06-09 09:20:34

一、通信工程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通知要求,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大胆创新,探索构建了“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以党建成果助推课程思政深入开展,实现了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双线推进、一体融合”。学院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创新实践,构筑多样化的育人平台,开展育人共同体的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了各项条件保障;育先锋建示范,以“头雁效应”促进育人团队共同成长,建设了一支能力突出、结构丰富的育人综合团队;持续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全面谋划课程思政创新格局,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强化课程改革,创新课程育人新形式,建成了一批具有通信特性的课程思政典型成果;建设“红色通信”党建品牌,创新“党建+X”特色模式,拓展了思政育人的路径和领域;紧密结合信息通信类专业特点和行业岗位要求,打造立体化的课程思政体系,开展思想文化宣传浸润。最终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达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组织建设筑基,搭建多维育人平台

 通信工程学院党总支狠抓组织建设,坚持实施“支部+专业”双建制,建设了三个以专业为基础的师生混编党支部和一个以团学为基础的学生党支部,实施了双带头全覆盖党建双创项目建设全覆盖,形成了“支部和专业相互链接、党务和业务相互促进、育人与教书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学院联合与华为组成育人双主体,驱动产业链上N个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共同构建“1+1+N”的华为ICT产业链校企联盟,从“知识、技能、素养”三个维度,构建“懂行业、精工程、新应用”的进阶式育人路径,培养“重品德、重意识、重思维、重实践、重应用、重创新”六方面能力,形成了“三维三阶六重”多元协同育人体系(如图1所示),“红色基站”功能日益凸显。

学院依托育人共同体建设,搭建了多维的育人平台——党团育人平台(党员流动服务站、星火志愿者服务队、一站式学生社区等)、网络育人平台(全国高校思政网育人号、“重电通信之家”微信公众号、产教融合云平台)、科研创新育人平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联合实验室、创新能力培养基地、两学一产联合体、11个工匠工坊、3个专业社团、14个精英班)、实践育人平台(9个合作党建创新实践基地、中国科协/重庆科协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及行动项目、“陈桥E家”社区教育基地)、心理育人平台(通信之家心理工作室、心理协会)的“五大育人平台”,打造了立体化、多维度的育人空间,形成了通信学子全方位修炼的“育人大熔炉”

五年来,学院教师获校级以上党建与思想类表彰58人次;获建校级党建双创项目7项,总支及三个专业支部分获党建双创建设项目国家级3项、省部级3项,全国唯一;总支和支部获得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2次,校级先进表彰9次。党总支签订校企合作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协议9个,与行业学会、社区街道签订党建合作协议3个,牵头开展党建翼联活动、共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项目、现场工程师学院,连续9年获得华为优秀ICT学院表彰,与中国电信联合开展的党建翼联精英训练营育人工作成为重庆市学生实习典型案例,为通信领域人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1“三维三阶六重”多元协同育人体系

2.先锋引领开题,打造综合育人团队

学院党总支依靠“党总支立标杆”、“支部树样板”、“支部书记当头雁”、“党员做示范”,发挥先锋引领作用,从而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一是建立党员示范岗,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党员教师垂先示范参与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等申报和建设工作,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学习和研究,进而推动强师铸魂工程建设;二是成立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工作小组,率先开展“师德师风评价考核”项目试点,构建了“思想引领、典型宣传、服务保障、监督考核”的常态化、长效化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三是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全覆盖推动专业课教师参加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等培训;四是优化课程思政师资团队,实施校内专任教师、思政教师、行业兼职教师“三师同堂”的课程思政创新实践,并同步开展跨学院、跨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和教学研讨活动,极大提升各类教师课程思政协作意识。。聚集学院领导、党总支及支部委员、辅导员、社团指导创新创业教师、心理辅导师、企业劳动模范、行业技能大师、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课程教师等构建联合育人团队,发挥各自特长培育通信学子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课内开展“三师同堂”,在课外开展专业+育人讲座、工匠工坊党课学习小组,在校外开展与行业的党建联合活动,形成更加全面的育人合力,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五年来,学院党总支书记及党支部书记获得省部级表彰4次;学院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全国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党员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党建与思想类表彰3项,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重庆市名家名师2人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22人次。

3.总支建章立制,推进育人“三个工程”

学院党总支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在推进学院思政整体建设上,起到了指导、规划和保障作用。一是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通过制定工作规划、组织培训、研究活动以及完善监督管理与考核制度,指挥带动学院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整体建设。二是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培训、指导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训设施。三是创新性地指导支部和专业教研室协同建设“专业思政点”,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构建覆盖各个专业(教研室)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五年来,三个专业党支部依次成功立项专业思政示范点;全院实行课程思政全覆盖,建成课程思政示范课12门,其中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获评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论文5个、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3个、德育案例1个、三全育人示范院系1个、党建品牌建设项目1个以及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建设项目1个,通过专业思政点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专业过硬、政治可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同时,党总支聚焦主责主业,围绕立德树人开展“三基色工程”建设。一是打造“党建红”工程。探索将“红色通信”特色党建品牌打造与思政建设有机结合,将“红岩精神”和“红色通信精神”作为通信专业思政中的精神双引领,培养学生具备“建通信强国,保万家通信畅通”的专业理想和做优秀通信人所必须的“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吃苦耐劳、认真负责;自主学习、深度专研”的专业精神,把他们充分融入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中,激发党建引领思政建设的“红色动能”。二是 打造“科技蓝”工程。党总支推动各专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建立支部特有的“党建+X”模式,助推技术成果转化为育人教学资源,全面打造科教协同育人新生态,提升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点燃科技创新助力思政建设的“蓝色引擎”。三是打造“青年绿”工程。建设党员流动服务站,开展学生支部与专业支部的轮班对接,通过丰富二三课堂,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和团学活动质量,鼓励学生走进行业走进社会开展实践锻炼与志愿服务,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党培植网络强国“绿色新苗”。

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技能和创新竞赛得国际级奖项14项、国家级奖项128项、省部级奖项532项;三次获得大学生“三下乡”市级优秀团队;培育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1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名,重庆市优秀学生干部14人次,重庆市优秀大学毕业生30余人次。很多学生党员毕业后成为院士助手、职教教师、行业的支部书记兼技能尖兵,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充分认可。

4.课程改革创新,丰富思政育人价值

学院坚持以体现“中国特色、通信特征、重电特点”为课程思政改革主线,按照“门门课程有思政元素”的思路,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不断丰富课程思政育人价值

一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双高校建设、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契机,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建设,涵盖课程标准修订、课程整体设计、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环节。二是优化课程思政开发机制。持续升华原有的“533”校企双元、多方参与的课程思政开发机制,结合专业特点和思政育人目标,系统设计核心课程的思政点,通过企业教师、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紧密对接,协同挖掘和梳理课程思政元素,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共同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思政内容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三是培育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定期召开课程研讨会,根据不同的思政点,一点一设,打破思政范式,引入情景、故事、游戏、工程案例等各种思政形式,形成课程思政育人案例,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五年来,学院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1项、“课堂革命”典型案例2个。《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在全国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中在新华网进行展示,全国59万教师在线观看,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及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5.学风传承示范,建设思政宣传阵地

学院党总支紧握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主导权,整合“红色通信、红色故事、红色血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伦理等思政元素教育为载体,设计多种表现形式融入教育教学场所和平台,筑牢学生思想之魂。

一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成9个校企共建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利用职教周行业专家讲座、认知实习等宣讲企业用人要求、行业发展动态、前沿技术,增强学生行业自信、专业自信;二是打造红色通信文化墙,建成了“追寻通信红色根脉,续写科技强国华章”、“通信领域二十大党代表”、“通信领域的科学家”、“通信学子之星”等多个特色党建文化、思政宣传资源阵地,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榜样效用;三是搭建网络育人平台,运行“重电通信之家”党建微信公众号、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专有育人号,立项中国科协、重庆科协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全方面开展思政资源交流和育人宣传推广,近年来制作优秀毕业生代表视频10个、卓越人才展示视频14个、红色通信党建微视频12个,在国家级网络平台发表的各类资源已有100万以上浏览点击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构筑了思政宣传新高地。

通过思政宣传,让通信学子了解行业历史与背景、科技发展与创新,尤其是中国通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历程,以及恢弘历史过程中伴随的革命烈士、通信英雄、青年才俊的故事,从而引导广大学生去传承革命精神、科技自主精神以及人民通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得以涵育发展、发扬光大。

6.红色通信传承,打造立体育人资源

学院党总支依托省级党建标杆院系建设和学校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建设项目,逐步构建了红色通信学风传承教育综合资源库。该资源库贯穿学院育人全过程,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和教育需求,系统化设计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育人内容,学习活动主题达40个,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表1所示。考虑到育人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对应的资源建设人、教育完成人、考核人以及考核形式。该育人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学生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助力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通信专业人才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

1  学风传承教育综合资源库

序号

时间节点

育人内容

育人形式

1

新生进校


开学第一课;

开学典礼;

新生学籍教育;

新生学管教育;

新生专业认知教育;

生命观;

健康观教育;

安全观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讲座;

典礼;

座谈;

校内外参观见习;

班会

2

大一学年


适应性心理调适;

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入誓教育;

恋爱心理;

生命教育;

心理测评;

心情温度计使用;

讲座;

宣誓教育(签字);

学生团体心理自主活动;

团体沙盘

3

大二学年


外出参观或实践;

学习心理及职业规划

人际交往;

情绪管理(学习调节负性情绪的方法);

校企合作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参观或实践;

专题讲座;

主题班会;

团体辅导(CBT);

学生团体心理自助活动;

4

大三学年


就业心理;

压力应对;

讲座(优秀校友讲经验);

团体辅导(OH卡牌);

专题讲座;

5

毕业阶段


就业教育;

毕业自查;

毕业典礼

专题讲座

专题指导

班会

短视频、毕业典礼

6

日常浸润


榜样激励;

ICT新青年扩展营;

卓越技术技能人才成才之路分享会;

课间小课堂;

工匠精神培育;

感恩教育;

红色通信精神宣讲;

红岩精神宣讲;

工匠精神培育;

防止电信诈骗教育;

团学活动;

团总支•学生会工作;

学生党建活动;

一站式社区教育;

线上线下资源

校内优秀学子分享会

专题讲座

感恩活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

主题班会

志愿服务

寝室文化节

阅读室活动

7

课外活动

创新教育;

社团活动

专题讲座

常规活动

8

入党阶段

青马工程;

思政大讲堂、谈心谈话;

1.系列讲座


近年来,通信工程学院学生的学风显著增强,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得优秀军营大学生战士1人,获重庆市优秀三好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省级个人荣誉表彰84人次,获重庆市先进班集体等省级团体荣誉表彰8次。培养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4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以及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等杰出学子,人才质量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充分认可。


责任编辑:郭俊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建领航筑基铸魂 红色通信学风传承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案例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