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24年7月3日,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7名学生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专任教师胡为为的带领下,前往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河湾村开展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一行来到了两河书院,拜访了当地乡贤,一位深谙土家文化的土家族人单一老师,他也是两河书院和中国土家族传统建筑艺术博物馆“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的建筑营建组织者。7年前,他只身到这武陵山区深处,请来老师傅们来营建一座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既留下涵盖土家圆形石墙火铺、八字形独角吊脚楼等各类场景的建筑实物,也记录下建造过程的影像资料,让传统技艺永久留存。单一老师对传统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不仅唤醒了当地村民对吊脚楼建筑的文化自觉,还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文旅的发展。单一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01.jpg
在单一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梦里河湾·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博物馆”。这座耗时七年精心打造的博物馆(尚在营建中),不仅是土家族文化的璀璨明珠,更是对传统建造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融合的典范。博物馆内的建筑形态极为多样化,每一座吊脚楼都如同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展现出土家族建筑的独特魅力。博物馆的选址更是体现了土家族人民深厚的堪舆智慧。在博物馆的营建过程中,将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融入传统建筑之中,既保留了吊脚楼的古朴韵味,又赋予了其更加坚固、耐用、环保的特性。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不仅让传统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技艺的工人已经越来越少,目前仅剩下六七位老工匠坚守在岗位上。这些老工匠用他们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继续书写着土家族建筑艺术的辉煌篇章。他们的坚持和奉献,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后代子孙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02.jpg
实践教学中,胡为为老师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实践中,引导学生们在考察过程中思考建筑与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带领学生们了解土家族吊脚楼所蕴含的选址文化、空间宇宙观、建筑艺术特色等文化内涵,使学生们深入了解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特征及其背后的营建技艺,增强学生们专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同时结合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